春节不同地方的风俗 不同地区过春节的风俗

春节不同地方的风俗 不同地区过春节的风俗

网友提问:

过春节各地方都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优质回答:

有这样的风俗,我初二不拜年,初三才开始相互拜年。这风俗是明朝流传下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

我的姥姥叫王希瑞,是个小脚农村妇女。她的父亲是清未武举,身高两米,膀大腰粗,而且英俊威武,十八般武艺俱全。叫我父亲说老姥爷有一张铁弓,父亲当年十八九岁,两个小伙子使尽吃奶的劲,也拉不开那张弓!但老姥爷运足气,一下子就拉得弓如满月!

老姥爷曾在京城陪太子读过书,但有人捎话给他母亲说是他领兵去打外蒙,被人一箭从射下死去了,家中只这一独子,他母亲当时跑到南沟大哭一場,服晴就瞎了。老姥爷听说后,放弃功名,回乡侍母。

我姥姥家是大户人家,春节习俗必不可少。

春节俗称“过年”,“腊八”一过,家中就筹备过年。“辞灶”(腊月二十三7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太太要付裏脚条、老头儿要顶红毡帽。这时要将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一遍,俗称扫灰。把破东烂西全扔掉,二十四日蒸饽饽,做各色各样的动物面点和大枣饽饽,红彤彤的真好看。婊天生手巧,做的龙飞凤舞各种“圣虫”栩栩如生,水缸里要做一个“金蝉”用水瓢浮在缸里,口里含着铜钱,寓意钱象水流一样来到家中,金蝉音钱。还有一对喜鹊登枝、钱龙送宝,一对大元宝上驮着无数小元宝,两个大猪头,还有莲花座上一公一母凤求凰,窗台上还要做一对宝葫芦压窗台、闺女小子一齐来!开锅后再点上姻脂红,真是好看极了!乐得我一蹦老高。

二十五包包子,把好日子包起来,别跑掉。

二十六炸丸子、二十七煮猪头、二十八冻冻,准备各种酒菜。

二十九收拾屋子,那时大柜小柜上的拉环都是铜的,我和两个表姐帮姥姥擦试得亮晶晶的,配着大红的柜子,真养眼!

姥姥是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手又巧,做了各种花蓝搬在桌子上,更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来拜年的人无不夸赞,我心里敬佩姥姥极了!

到了三十日,更热闹了,爸爸是书法家,早已写好门对,门对词句都是自已偏的,字好、意义更好!门上挂着政府送的《光荣人家》牑,更显得与众不同!(舅舅是东北抗联参军的,后来编进四野)。

三十年夜饭,各种菜应有尽有,吃饺子,小孩子爭先吃“钱”看谁吃的多,饺子馅里藏着至少四种东西,钱丶花生、糖果、糕丶枣丶栗子。

吃饺子前要放鞭炮,然后守岁,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我们都围在火炉旁,听姥姥和爸爸讲关于年的故事,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

第二天睜开眼,面前各色糖果丶糕点,随便吃。

而且姥姥每年初一都要做一大桌酒菜,给那些前来拜年的家庭还不富裕的人吃,姥姥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深深影响了我,在姥姥身边过年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她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那么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军队,还是支前模范呢,她劳动了一辈子,可是并没过上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姥姥是个特别热爱生话的人,也是个特别会生活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特别不特别还真不知道,但是有些习惯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介绍三个有意思的风俗习惯。

除夕晚上十点一定要煮饺子,寓意捞元宝。饺子大部分为羊肉馅儿的或羊肉胡萝卜馅儿的,包好的饺子要顺时针放,寓义顺顺当当。饺子里要包进去几枚硬币,谁吃到的话来年会交好运,发大财。

老正月初一这一整天是不可以洗衣服的。辛苦一整年,似乎过春节也要给自己放个假,正月初一是不能洗衣服的,据说越洗越穷。

有的人家除夕与正月初一这两天都吃素,不能动荤。这个习惯不是各家都有,而是有一小部分人家由于祖上因某些事由在神佛前许愿后代在这两天不准动荤,以示虔诚。一辈辈相延续而成习惯。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甘肃天水的,天水农村过年的习俗是人,祖宗,神共庆春节,初夕先是接灶神,,下来是接祖先,过了十一点就去庙宇上香,这些时候都要放炮,初一给长辈拜年,初二给亲戚拜年,首先岳父家舅舅家,再是七大姑八大姨,初三去坟头送祖先。十五以前唱大戏,唱社伙,也包括春节晚会,这才有欢乐年的气氛。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上海的,别人家不知道什么规距,我从小家里就有这个规距,大年初一要向长辈请安,讲几句吉利话,然后吃一杯蜜枣糖茶,表示一年到头甜甜蜜蜜,初一不走亲戚的,不可以用刀,水也尽量少用,不可以扫地,吃饭汤也不可以放在饭里,早上睡在床上不可以仰睡打喷嚏,也不可以站在门口上。反正大年初一规距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