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内乱满清能入关吗 明朝为什么会败给满清

明朝不内乱满清能入关吗 明朝为什么会败给满清

网友提问:

满清入关后并没有绝对优势,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大顺和南明?

优质回答: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军事—政治集团的自我整合程度,即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从而具有极高的运行效率和动员能力。

1644年,满清入关时,全部满蒙汉八旗加起来不超过20万人,当时无论是李自成集团还是南明,所掌控的人口、地盘和军队都远远超过满清。

然而,为什么满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呢?

一、满清战略正确

1644年以后,类似于四方混战的局面,分别是南明、满清、李自成、张献忠。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当政者的智慧,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举个例子,1936年以后,国共双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决定。正是这样的政治智慧为中国坚持八年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仇恨程度,国共双方不比南明和李自成低,然而大敌当前时,南明和李自成的主政者都严重缺乏战略眼光。

就南明而言,一心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把李自成看做最大的敌人,不仅千里迢迢运送财物北上犒劳吴三桂,还在一边旁观满清全力对付李自成,幻想可以划江而治。

就李自成而言,山海关失败后,居然放弃战略地位重要的山西,失去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机会。随后,在几次与满清作战失败后,最后的幻想是顺江而下夺取南明的地盘。

更不要说张献忠,夺了四川之后,就打算与李自成争天下。

所以满清的运气在于遇到了这么几个近视眼对手,从而从容集中主力各个击破,先李自成再南明。

二、满清统治集团齐心

皇太极通过设立六部和打击对手,完成了集权统治的改革,使满清摆脱了原先的部落特征。

担任摄政王的多尔衮依靠年幼的顺治皇帝的权威,把满清高效的军事集团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当多尔衮得知北京被李自成攻克的消息后,立刻全国动员入关南侵,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军事斗争准备。

充分说明了满清的指挥高效和号令如一。

南明继承了明朝的一切弱点,言官永远扯皮,党争高于对外,皇帝没有权威,军队张扬跋扈。

最后,清军还没打来,左良玉倒先顺流而下进行所谓的“清君侧”,自己人能打起内战,焉能不败?

三、八旗军队战斗力高

事实证明,一个新生政权的军队都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打仗勇猛,不怕死。

而一个腐败的体制,必然导致混乱不堪的管理,并拥有一支组织涣散,贪生怕死的军队。

军队人数远远不如大明的满清,之所以能够屡次在野战中击败明军,就是因为满清八旗本身就是战争洗礼和锤炼的产物。

相比之下,南明视为支柱的江北四镇,其中刘良佐和刘泽清两人,都是大敌当前保命第一的军阀而已。

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有实力成为江北四镇,就是因为对农民军的战斗中永远想着保存自己实力,甚至拒绝崇祯的勤王诏命(吴三桂其实认真执行了勤王诏命)

同样,拒不勤王的左良玉,得知李自成兵锋指向武昌,第一反应是找借口南下。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指望?

至于李自成,在17年的流寇生涯中,靠着明朝政府的政治无能和两线作战窘境才能侥幸攻进北京。

所以,在他碰到真正的正规军——满清军队之后,失败自然无可避免。

满清能够得天下,原因主要就在这三点。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并分享宝贵观点。

其他网友回答

魏忠贤和崇祯把天下有能力的人都得罪光了,许多有本事的人都在另谋出路,像吴三桂、洪承畴等都是,还有大帅拥兵不救崇祯,救了崇祯,又担心崇祯杀了自己,袁崇焕刚解了北京之围就被杀了,谁还敢来救?

其他网友回答

军事力量上还是有绝对优势的,对李自成的大顺两路分兵攻打,李自成集中主力在潼关抗击,又有地理优势,还是在红衣大炮到来后土崩瓦解。在南明,满清追击李自成,李自成的残军又追左良玉军。李成栋杀南明两个皇帝,反正以后一战灭亡,大西的张献忠也是如此。直到大西余部在孙可望指挥下与南明合流,南明才有一支可以和八旗野战的军队,可惜此时南明只有西南一隅,无力阻止满清席卷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满清入关不但不是没优势,而是拥有绝对优势。满清为灭大明都准备多少年,唯一的难点就是大明经营多年的辽东防御体系还因为吴三桂完美解决了,剩下的事完全就是秋风扫落叶。难不成你还指望李自成流寇集团能挡住百战百胜的八旗铁骑,还是靠那些战五渣的南明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