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 后世称为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 后世称为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网友提问:

雄才大略的商纣王,为何成为商朝最后一个帝王?

优质回答:

关于商纣王帝辛的历史定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像提问者一样认为帝辛雄才大略的,也有人把帝辛说得一文不值、是彻彻底底的昏君、暴君。那么,帝辛到底是怎样的君王呢?

“纣”是周武王给帝辛的谥号,再说一遍,这是谥号,是帝辛死了以后周武王给下的盖棺定论!不少电视剧里一口一个纣王如何如何,显然是荒天下之大谬了……“纣”这个谥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谥,《谥法》云:“残义损害曰纣”。单从“纣”这个谥号来看,帝辛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但是,不要忘了,这个谥号是周武王给的,正是他纠结一帮地方实力派、趁着商军主力被派往东夷战场作战,从西面偷袭商都,灭掉了商,他下的盖棺定论有多大可信度其本身就有待商榷。而后来大多数史籍中对帝辛的记载与评价基本都源自周代的官方史料,总体上与周武王保持了一致。于是,便有了我们在大部分史籍和艺术作品中看到的那个商纣王的形象。

虽然商纣王帝辛未必就像周武王定性的那么不堪,但是亡国之君的位子那是坐得稳稳当当的!如果帝辛真的雄才大略,又怎么会让周武王有机可乘呢?很显然,帝辛是有重大战略性、甚至战术性失误的!这个锅他必须背!

和历朝历代的末代君王差不多,帝辛从他父亲帝乙手里接过来的也不是什么“盛世”,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不仅国内状况每况愈下,东夷部落也在迅速崛起、甚至威胁到了商的统治。帝辛即位之后,在国内推行严刑峻法,正所谓治乱用重典,此举本无可厚非,但是帝辛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因此便有了后来传说中的“炮烙”云云,虽不一定是真,但起码重典用过头了却是不争的事实。乱世用重典最重要就是度,用轻了达不到效果、用重了便成了暴政虐民!很显然,帝辛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在收拾完屋子之后,帝辛便开始着手解决外患了。史载,帝辛于在位第十年、第十五年,两次征讨夷方,均得胜而归,重创了东夷各部。因为这巨大的功勋,帝辛也有些飘飘然了,不仅穷兵黩武,而且开始大兴土木、粉饰太平,也渐渐听不进不同意见了。帝辛的叔叔比干就是因为政见不同、反对帝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触怒了自己这位侄儿最终被杀的,和妲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对外用兵、大兴土木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事情,就算是后世大一统王朝的所谓盛世也经不起长期这么折腾。商王朝名为王朝,实际上不过就是更大、更紧密的部落联盟而已,商本身的实力虽然凌驾于诸侯之上,但实际上也非常有限,根本经不起这么大规模的折腾。为了满足花销,帝辛除了挖地三尺之外,也不得不向诸侯进行摊派,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诸侯的离心,倒向了周文王、周武王阵营。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夷问题,帝辛不顾实际继续大规模对东夷部落用兵,将商军主力几乎全部派往了东部战场,以至于西部地区防守空虚,几乎到了不设防的境地。而这,恰恰给了周武王可乘之机。随着商国内怨愤四起以及部分诸侯的离心,周武王纠结了部分与商离心的诸侯,趁着商国内空虚、西线防守薄弱之机发动了一场冠冕堂皇的军事政变。因为主力都被派往了东部战场,周军兵临城下之时,帝辛竟然无兵可用,将奴隶草草武装便送上了战场。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对抗准备充分的正规军,结局可想而知。牧野一战,血流漂杵,商军一败涂地,帝辛最终一把火结束了商王朝和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武王灭商”,没有那么高尚,更不是什么“以至仁伐至不仁”!不过就是一场趁火打劫的军事政变而已……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不管帝辛雄才大略也好、穷兵黩武也罢,总之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连商王朝和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入。作为失败者,帝辛只能任由胜利者周武王抹黑。为了给自己发动的这场军事政变正名,周武王开始不遗余力的抹黑帝辛,无论帝辛干了什么,都是错的。不错不足以彰显自身的合法性、正统性!“纣”这个谥号便是最典型的例证。于是,商纣王成了中国历史上昏君、暴君的典型,他平定东夷的功勋被完全掩盖在了所谓暴行之下。

其他网友回答

一部家喻户晓,多次搬上荧屏的小说《封神演义》,写的是在武王伐纣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正邪斗法,神妖混战的故事。

书中主要的反面人物商纣王,生性残暴,荒淫无度,糜烂腐朽。是人人切齿的暴君。

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什么样的呢?

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严酷刑法,暴政残忍,残害忠良,重用小人,不敬先祖……。简直是罄竹难书,天怒人怨。

最终,被武王所败。纣王换上华贵的服饰,挂满珠玉,登上鹿台,举火自焚了。他的妻子妲己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纣王真的这么残暴不仁么?

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他认为这是后世之人有意为之。故意把一些罪恶或放大,或故意,强加在纣王身上。

近代历史学家在考察了纣王的种种罪恶发生次序之后,发现他的罪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越多。历朝历代都有人在不断的丑化,放大他的罪恶。那么后世人为什么这做呢?

原因一:政敌为之,对手有多仁慈,你就有多残暴。

奢侈腐化,暴虐荒淫,排除异己,……这些都是帝王的共性,非他一人独有。从古至今那个帝王都不是道德上的圣人,都在用帝王权术,治国驭民。都不是心慈面软之辈。自古天下相争,都被分成正邪之争,得天下者为正,失天下者必邪。看看历代人王帝主,相互争伐时写的讨逆檄文,那个不把对方骂的狗血淋头,罪孽深重。为了章显胜利者的正义仁慈,亡国之人你不残暴都不行。这些劣迹放在一个亡国之君的头上就成了标签,符号。

原因二:红颜祸水,罪恶之源,女人啊女人。

把你的对手打下神坛,光是残暴是不够的,他身边的"祸水"必 须是标配,妲己本身是纣王剿灭苏部落的战利品。公元前1047年,商王朝下属苏部落叛变,纣王率大军讨伐,苏部落失败,酋长把女儿妲己献与纣王乞和,已是六十开外的纣王,见到青春年少,骨肉性感的妲己,加上她身上游牧民族那种粗犷而开放的气质,迅速重新点燃了内心深处的生命火焰。回朝后开始沉醉于声色,建摘星楼为她专门遥望家乡之用。(情欲是人类的人性,人皆有之。见到美色,皆会侧目。谁也别用圣人的道德标准说事,凡人如此,何况手握天下的君王,不宠爱美色也不现实)。说白了妲己就是纣王的"玩物",她何能左右王权。武王伐纣一千年后的《列女传》中把亡国之罪都归于妲己一人,这就是"女祸亡国论"。就在他宠爱妲己,醉生梦死之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了,强大就要扩张,野心勃起,把征服的触角慢慢伸向了商都朝歌……

原因三:抺杀功绩,亡国之君,百无一用。

亡国之君即为寇,寇是没有功绩的,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现代人这么看是不客观的,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他曾攻克东夷,把彊土开拓到中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当时的东夷经常向商朝发动进攻,掳走大量百姓为奴,对商王朝型成了威胁,其父帝乙和东夷几经大战,未能取胜。纣王登基后,练精兵,铸兵器亲征东夷。商军摧枯拉朽,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东夷部落。从此,中原和东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文化上也相互传播……。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

商朝灭亡了,周武王成为新天子,周之前,夏、商的国君都被尊称为"帝",帝辛的失道,使他被后世贬黜了“帝”的称号,而改称为“王”,“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之意,这也是“纣王”称呼的来历。

作为一个帝王,纣王的聪明才智与荒淫残暴集于一身。亘古少见,这两点或许就是他断送天下的原因吧!

说了这么多无意为谁翻案,历史也须要这样一个荒淫暴戾的帝王,来警示后人。我想说的是纣王也非恶名昭著,也非仁王帝主。他就是一个有些作为的亡国之君而己。

其他网友回答

商纣王帝辛功盖寰宇,不亚于秦皇汉武。

商朝被灭主要分四个阶段:

1纣王征东夷,掏空国库

从帝辛四年开始到帝辛十五年,纣王集中兵力多次与东夷人开战,将商朝的版图扩大到了现今的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短短的十二年时间,纣王把本应该上百年甚至更久才能造成的任务一次性做完了。不得不说纣王确实是对华夏名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纣王连年征战导致国家财政空虚,给周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2任用奴隶,打压亲族,得罪了贵族势力

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俘虏就是奴隶的最大来源。纣王连年征战,攻下来的地盘越开越多,俘虏的人自然也越开越多。

纣王对奴隶的处理方式跟别人不同,他把有才能的奴隶提拔起来做官了,可以说是“唯才是举”。得罪了贵族势力。

另外,纣王弃用那些占着位子不干活的贵族,说他们尸位素餐。比方说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同样得罪了贵族势力。

3遭遇天灾,饥民遍野,姬发趁机煽动饥民造反

根据现代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商朝末年中原地区正好处于“小冰川时期”,庄稼大量冻死。饿殍遍野,冻死饿死的百姓无数。纣王国库空虚无法赈灾。

周族首领姬发趁机煽动饥民造反,带了部队把国都朝歌给围了。

4贵族叛变,擅开城门

之前说过纣王“唯才是举”,被纣王长期打压的这些贵族通敌卖国,打开城门,迎接姬发的军队进城。纣王以死殉国,商朝灭亡。

纣王的灭亡更多的是思想太过先进,在落后的奴隶社会行不通。

这点我们从姬发讨伐纣王的檄文就能看出“1牝鸡司晨,听女人话;2任用奴隶为臣,惑乱朝纲;3弃用亲族,违反人伦”。

以我们现在的观点,姬发说的这些都是先进的,怎奈在奴隶社会行不通。在此心疼纣王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