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意思和典故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的意思和典故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道理

韦编三绝的故事和道理?

释义: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讲述的道理:一是学习要勤奋;二是学习要用心;三是重复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韦编三绝的典故

在春秋时期,基本上所有的书都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然后在上面写字。又是最多能写几十个的字,最少也有八九个字。要想写完一本书,就需要用到很多个竹简,在通过用一条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因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经过用它编篡起来的书就不容易散落。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喜欢读老子的《易经》,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这本书完整的读了好几遍。他每次读的时候都会附注许多的内容,就这样翻开合上,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通常以为,像孔子这样翻来合上,读来读去,那书的牛皮带了肯定也断了好几次。于是每当如此,就得换上一条新的皮条,就在将这本书完整的穿在一起。即便都读到这样的境地,孔子认为,再看几年,就可以完全的掌握这本书了。

因此,就出现了“韦编三绝”这个典故。

韦编三绝意思?

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1.韦,熟牛皮。

2.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

3.三:指多次。

4.绝:断

韦编三绝的成语解释

韦编三绝这个汉语成语用于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读了韦编三绝受到了什么启发?

【故事启示】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的故事启示我们:一学习要勤奋;二学习要用心,和知识交朋友;三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复。重复帮助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重复才能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成为享誉全球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便得益于此。如果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恐怕孔子难有此成就。

韦编三卷里的人物是谁?

韦编三卷里的人物是孔子。

韦编三绝(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的韦编是啥?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本指孔子刻苦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