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什么意思下一句 枕戈待旦是何意

枕戈待旦什么意思下一句 枕戈待旦是何意

  原文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晋书·刘琨传》

  解释  

“枕戈待旦”这一典故出自《晋书·刘琨传》的“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意思是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形容杀敌报国心切。

“忘战必危,怠战必亡。”战争就像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可能在你最没有想到的时间、最没有准备的时刻,从天而降,发起攻击。而战斗和准备战斗,应是军人的恒常之态。练兵时的“如鸡伏卵,如炉炼丹”,值勤时的“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战斗时的“马踏三秋雪,鹰呼千里风”……这一切都远离灯红酒绿,远离文恬武嬉。军人只有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才能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追赶强敌拼出来的、与高手过招打出来的。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只有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才能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训风不正,是对官兵生命、对未来战争极大的不负责任。所以,习近平对练兵备战看得最重,忧虑最多,叩问最严,他强调:“部队还是要练,不采取实战化练兵,不加强练兵的力度,就无法消除‘和平病’。要与时俱进,时刻准备着,枕戈待旦,弘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要瞄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作战对手,有针对性地去练。”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引用“枕戈待旦”,旨在强调我军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性,也是对军心的巨大关怀鼓舞,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