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是什么意思用在名字上 蕤的同音字有哪些

蕤是什么意思用在名字上 蕤的同音字有哪些

《说文:艸部》: “蕤,草木华垂貌。从艸,甤声”

译文:“蕤(ruí)草木的花盛开的样子。从艸,甤(ruí)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蕤”本义是草木的花盛开的样子,也指花或花蕊。引申为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其中第一首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也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且如果唐玄宗能够听张九龄的劝谏,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拜见过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日后此人必会作乱。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此次适逢安禄山干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判决。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华夷之辨,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唐玄宗没有最终批准,却为示皇恩,将安禄山释放。最终安禄山反叛,导演了安史之乱,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而且在此之后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也正是因为此李林甫非常嫉妒张九龄,因为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唐朝在全盛时期 ,但却也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张九龄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当年农历二月,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