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跟陕西面食 山西面食好吃还是陕西

山西面食跟陕西面食 山西面食好吃还是陕西

网友提问:

你更喜欢山西面食还是陕西面食?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最基础的文化层面,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甚至决定着政治,经济,文学等多个方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北方各省,由于主产小麦、玉米,多以面食为主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其中西北各省和中部山西省的面食更为突出。

陕西

陕西的面食文化,以关中为主要区域。关中面食承载了几千年文化的丰富内涵,品种多样,口感独特。几乎每一种面食背后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

关中面食,又分干拌面(又叫粘面)和浇汤面两大类。

BIANGBIANG面

这是关中面食中在全国名气最大的一种。

biangbiang面这个biang字,普通字典是查不到的。它是汉字中笔画最为繁多的一个字。

关中地区流行一首歌谣,就是关于这个字的“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 右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站个马大王。心为底,月为腰,留个勾搭挂麻糖,推着车车上咸阳”。

这首歌谣,体现了这种面食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biangbiang面是盐水面。面宽、厚、筋道,有时一条面就装满一大碗。

面从锅里捞出来,装碗,上面放红干辣椒面盐,用现熟的油泼辣椒,烫熟的香味立即挥发满屋子,让人垂涎欲滴。

吃时,再手拿一辨儿大蒜,一口面,一口蒜,神仙日子都不换。

西北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反季节种植技术出现以前,只有夏季蔬菜丰富。因此关中人口味偏重,油泼辣子就是最好的下饭菜。

现在农业技术日新月异,biangbiang面里出现了油泼辣子,西红柿,肉臊子,3合1的浇头,口感更加丰富。

除了biangbiang面,关中干拌面系列,还有户县软面。泾阳箸头面,杨凌蘸水面,合阳踅面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杨凌蘸水面

杨凌原名叫杨陵,是修筑大运河的隋炀帝寝陵所在,因此叫杨陵。

这里也是传说中周人始祖后稷教人稼穑之地。建杨凌国家级农业示范城之际改名杨凌。

杨凌蘸水面讲究一清二白。清者以苜蓿为最佳,菠菜、西芹、豌豆苗示可,青绿浮于白面汤。

面拉出来,宽3~5厘米,长1.5~3米,厚2~3毫米,白色的面条,白色的面汤,缠绕在青绿娇艳的配菜之间,像白娘子和小青,相得益彰。

杨凌蘸水面除了面要韧,筋,光,还有蘸汁要调配得当。大蒜,辣椒,西红柿汁分配比例合适,入口油汪酸辣香。

面在汤中,蘸汁分装。吃时从汤盆中夹出宽厚韧长的面条,放入蘸汁中,蘸计入味,满口油香。

合阳踅面

踅读xue,是一个生僻字。踅面相传为汉代军神韩信所创,至今已2000多年,称得上世界最古老的方便面。

秦末,魏王豹两面三刀,先投汉王刘邦,后又反叛自立。

韩信奉刘邦之命讨伐。在关中洽川的夏阳找到最佳渡河进攻对岸地方。

为了不让对岸魏军摸清汉军虚实,汉军不便生火做饭。韩信于是让士卒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薄饼。吃时热水一泡,即可充饥,又能解渴,十分便捷。

这项发明为汉军胜利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韩信大胜,生擒魏豹。把魏豹宠妾薄姬纳入汉宫,后来为刘邦生下“千古仁帝”汉文帝刘恒。

踅面用荞面做成,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5道工序。

最大特色是用大油(猪油)调面,再加辣椒,葱花,放一点花椒面,比清油香软好吃。

关中人不光面食文化丰富,最主要还在吃面食的态度。

关中农村把吃面叫“咥”面。好多人觉得太土,有些关中城市中人,喝了一点洋墨水,也觉得太土。

其实这个“咥”字是先秦时期的雅言,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是贵族阶层的通用语言。

孔子专程从鲁国到京城学习过的。

《周易》第10卦“天泽履”,卦词是“履虎尾,不咥人”。

意思是,你踩了老虎尾巴,老虎都没发脾气吃人。可见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这个“咥”主要意思是吃,但不只是吃。要吃的豪横无比;吃的奔放姿肆;吃得头冒热汗;吃的旁边人直流诞水,才能称之为“咥”。

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嘉轩吃面的场景,才是正宗的关中人“咥面”,有老秦人气吞六合的古风。

陕西的陕北、陕南,由于不同的气候、物产,不以面食著称。

陕北的洋芋叉叉、枣糕、煎饼、碗坨儿都是美味的地方小吃。

陕南汉中的热米皮儿、菜豆腐,安康的锅巴饭,商洛的八大碗也都很驰名。

除了干拌面,关中面食另一大品类是浇汤面。而浇汤面的杰出代表无疑是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

岐山是周人的龙兴之地,文化积淀特别醇厚。

周人始祖后稷,本是大禹臣子。夏灭后,几经迁徙,颠沛流离。

古公亶父时由豳迁至岐山周原。经古公亶父,季历,姬昌三代,逐渐在这块风水宝地兴旺发达。

至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得有天下。

周人重礼。在祭祀神灵和祖先,以及重大节日,渐渐发展出哨子面做法。经3000多年,逐步流传关中各地及甘肃陇东地区。

但依然以“凤鸣岐山”的陕西岐山哨子面最为正宗。

岐山臊子面用料考究,做法细腻。

分为肉臊子做法:选肥嫩带皮猪肉,三分肥,七分瘦,切丁,用复杂工艺做成肉臊子肉汤菜做法:木耳,油炸豆腐,鸡蛋,黄花菜,韭菜或蒜苗豆角,各以特有方法加工。底菜为胡萝卜。

调料及配汤做法:配汤是做臊子面的关键。所谓一碗面,七分汤。汤要色正,即红、鲜亮。

一碗岐山臊子面,要保证三个方面,9个特点才算正宗。面要薄、筋、光;汤要煎、汪、稀;味要酸、辣、香,真是人间至味。

关中其他浇汤面各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还有武功旗花面、礼泉烙面、户县摆汤面、麟游血条面、淳化河洛面等等,都具有当地特殊的风味,美不胜收。

甘肃

甘肃人民只凭一种面,就可以无比自豪了……那就是兰州牛肉面。

若以在全世界推广的范围,兰州牛肉面足可以傲视群雄,被誉为“中华第1面”。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绿4红5黄”的鲜明特点。一清指汤色,二白指白萝卜,三绿指香菜,蒜苗,四红指油泼辣子,五黄指面色黄亮。

兰州牛肉面面条可根据口味,由食客自选。有加粗、二细、三细、细、毛细及大宽、2宽、荞麦棱等许多种。

兰州牛肉面最大特色是和面。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其中的灰,指黄河边儿蓬草烧成的蓬灰。加入面里,有一种特殊香味。拉出来的面,爽滑筋道,呈半透明的微黄色,和其他地方用活面剂制作的面,有云泥之别。

因此只有兰州有正宗兰州牛肉面。

即使甘肃其他各地,和兰州牛肉面都有细微差别。

兰州也没有所谓兰州拉面。

到兰州去面馆吃饭,听到食客说,“老板,一碗面,二细,加肉加蛋”,这是兰州人。“老板,来一碗兰州拉面。”这是外地游客。

宁夏

宁夏中卫有一种“蒿子面”,也特别好吃。

蒿子面工艺独特,用料考究。它是把中卫黄河边的一种叫蒿子的草籽,作为食品添加剂,研磨成粉,和面时加入。具有健胃,清热的保健功效。吃时再炒一盘儿当地特有的沙葱,则是绝配。

青海

青海回族人民把一种面推广到全国各地,叫做兰州牛肉拉面。

这种面特点是拌面的炒菜种类繁多。以牛羊肉配洋葱,木耳,豆角等几十种蔬菜,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面食选择。

但这种面和兰州没什么关系。主要差别是面没有蓬灰,出不来那种半透明的微黄色和特殊香味儿。而且以干拌面为主,胜在拌面的炒菜种类丰富。

新疆

新疆人民只凭一种面,也足以自豪和骄傲……那就是拉条子,也叫拌面。

新疆拉条子的做法和陕西关中箸头面差不太多。但它最主要特色是拌面菜特别丰富,几乎涵盖了北方市场上所有的蔬菜品种。

但有三样东西少不了:一是新疆喝天山矿泉水,吃中草药长大的羊身上的肉;二是皮芽孜,也就是洋葱,这是新疆人民每顿饭都离不了的;三是西红柿,主要的调味菜。

新疆拌面还有一个驰名全国的地方品种,大盘鸡拌面。

正宗在沙湾县。那里的鸡在草地上啄食,成年鸡只有普通内地鸡一半大,肉质细嫩香酥,特别美味。

山西

山西是我国面食文化大省,种类有1000多种,蔚为大观。

做法多样,煮、蒸、炸、烤多姿多彩。

最知名的品种是刀削面。

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是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等;二是菜码,种类丰富;三是小料,以山西陈醋为主,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饮食是最基础的民生,也是最底色的文化。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美食文化,一定是最先走向世界的尖兵。

希望陕西关中及甘、宁、青、新、晋等省区,一起努力,把中国的面食文化推向全世界,为民族振兴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

其他网友回答

不用问肯定是陕西

其他网友回答

陕西无非就是发展比山西好,去旅游的人多了,自然吃陕西的面就多。不过我吃过陕西的油泼面,味道平平。而且油大。做法很单调,卤也没有什么味道。就两个字,油大。和山西面食比,无论和面的功夫,还是烹调技法花样,单面食来说,陕西差山西好一大截。

其他网友回答

要是论正宗,绝对棋逢对手,难论高下,只能说都是正经做面食的两个大省,面食丰富,品样齐全,历史悠久,做工精美精致,价格实惠,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接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