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保藏中心 中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系列报道 八——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菌种保藏中心点击上方蓝字“新叶社”关注我们。编者按: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建设在很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加快完善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体系建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开展了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平台调研工作,首次客观地对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全面展示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建设成效,新叶社将对我国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平台进行系列专题报道。中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系列报道(八)——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是世界生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工作。本文就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平台—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专题报道。一、基本情况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PCC)始建于 1958 年,最初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菌种保藏室。1979 年 7 月,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菌保会”),下设 7 个专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抗生素菌种保藏中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菌种保藏室、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和华北制药集团菌种保藏中心 3 个单位组成,负责抗生素相关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鉴定、保藏、供应及国际交流任务。

1983 年,中心参与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全国性的微生物菌种目录“中国菌种目录”。1984 年,作为中国菌保会成员,中心加入了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 (WFCC),这是中心在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方面的划时代事件。1999 年以后,中心先后获得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基金、科技基础工作重点项目基金等资助。2005 年以后,由中心牵头与国内另外 7 家从事微生物药物研发的优势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任务,并鉴于传统抗生素概念的变化,将原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抗生素菌种保藏中心更名为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enter for Culture Collection of Pharmaceutical Microorganisms),扩大了菌种资源收集、整理、整合与共享的范围。2011 年 11 月,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通过科技部和财政部的平台认定,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药用微生物资源子平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认定为国家级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2014 年,中心更名为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Pharmaceutical Culture Collection,CPCC)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药学微生物资源子平台。通过60余年来发展建设,中心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得到全面提升,现有资源库面积 170 m2,冻干库 50 m2,液氮罐容积 3200 L,超低温冰箱数 12 个,通过冷冻干燥、液氮超低温及 -80℃低温冷冻等多种保藏方式保障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安全长期保藏。图1 中心现有的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中心于2017年1月顺利通过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认证,2018年及2019年1月再次通过了年度监督审查,中心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药学微生物菌种的收集、保藏、管理、供应和技术服务。

二、人才队伍中心现有专职人员 22 人,其中,在职人员 19 人,聘任人员 3 人。其中,正高职称 4 人,副高职称 4 人,中级职称 11 人;博士学位 13 人,硕士学位 8 人;从事管理工作 2 人,从事技术支撑工作8 人,从事共享服务工作的 12 人。此外,拥有开展活性评价的兼职人员数名。中心已培养了一批从事微生物资源与药物研发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 4 人,硕士研究生 5 人。团队在以药学微生物为特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应用经典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药学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上不断开拓进取。三、建设成效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在菌种资源发现方面,中心通过不断改进分离技术,提高菌种分离水平,发现了大量放线菌、细菌及真菌新物种,并采用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生物药物产生菌和筛选菌株进行多相分类学的研究。目前,新物种已经被国外多家知名保藏机构(如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DSMZ、韩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KCTC)保存,实现了微生物资源的国际共享,新物种相关的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也促进了分类技术和菌种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二是在菌种资源应用方面,利用中心保藏的菌种资源获得了多种抗细菌、抗肿瘤、抗真菌、免疫抑制、抗病毒等药物和先导化合物,部分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中心保藏菌种资源还有力地支撑了包括“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顺利实施。三是在菌种服务共享方面,中心利用技术优势,提供微生物多相分类、活性评价、药物筛选、产品检测等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顺利实施、企业生产菌株的质量控制、药物品种申报、人才培养及论文发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特别为制药企业通过美国 FDA 认证、欧盟 COS 认证、澳洲APVMA 认证需求相关的菌株鉴定及技术服务等提供快速通道,为制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获得了企业好评。图2 中心现有的技术服务范围本文已经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核校,部分内容发表于《2018中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报告》。文章:国际合作处

编辑:潘子奇、刘    伶审核:耿红冉美编:高则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长按二维码,获得新叶社独家报道

菌种保藏中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