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荆轲刺秦吗 荆轲刺秦王的真相

历史上真有荆轲刺秦吗 荆轲刺秦王的真相

网友提问:

历史上真实的荆轲刺秦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是当时著名的刺客。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来他游历到了燕国。燕太子丹提出请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接受了任务,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前往秦国。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荆轲到底有没有成功呢?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一、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找到了荆轲,打算让他刺杀秦王嬴政,阻止秦国攻打燕国。

燕、赵两个诸侯国是近邻。公元前222年,强大的赵国被秦将王翦带兵所灭。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被扫清,之后的进程势如破竹。秦军很快北上逼近燕国,燕国岌岌可危。

燕太子丹觉得燕国弱小,无法与秦国对抗,他认为“一剑之刃,可当百万之师”,决定豢养刺客,刺杀秦王嬴政。这样秦国就会朝纲大乱,也就不会再攻打燕国了。

太子丹的老师鞠武向太子丹推荐了侠客田光。但是田光认为自己年老体衰,难以完成此重任,反倒会打草惊蛇,坏了太子的大事,于是推辞了。不过,他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太子丹说自己很想见一见荆轲,希望田光引荐一下。田光答应了。接着太子丹又说:“我刚才和先生所谈论的,是国之大事,请先生一定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俯身相拜,笑着说:“是。”

于是田光就先去见荆轲,并把事情的原委向荆轲说了。荆轲答应下来。田光觉得事情重大,为了不让太子丹顾虑自己泄漏此事,也为了督促荆轲尽快动手,田光作为此事的另一个知情人,刎颈自杀,以死明志。

荆轲见到太子丹,太子丹惊闻田光已死,痛哭流涕,说自己只是想确保这件大事成功,并不是不相信田光。他向荆轲叩头,请他不要推脱。荆轲答应了。太子丹把荆轲尊为上卿。

二、荆轲刺秦的前期准备:把秦的降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见秦王的“敲门砖”,并准备了诈献用的地图,包住了匕首。

燕国危在旦夕,荆轲却迟迟没有动身。太子丹请求荆轲尽快行动。但是荆轲说,我不是不想行动,只是现在我需要一些能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现在秦王正用重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为悬赏,来购取樊於期的人头。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秦将樊於期之前因为兵败畏罪潜逃到了燕国。樊於期的父母兄弟因为他的出逃受到株连,或被诛杀,或被充入宫中为奴。对秦的同仇敌忾,使得太子丹对樊於期非常同情,对其以礼相待,二人成为知己。

荆轲说,要是能得到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燕国重地——督亢的地图,我们以督亢作为诈献的筹码,秦王一定会见我。这样,我就有机会下手了。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于我,我又怎么忍心因为个人的私仇而伤害他呢?你还是另想对策吧!”

荆轲见太子不忍心,就私下去见樊於期。樊於期对秦王恨之入骨,并时时找机会要为家族报仇。现在听荆轲说用自己的头就可以完成夙愿,于是毫不犹豫地挥剑自刎。

太子丹听说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荆轲怀着复杂的心情用木匣把樊於期的人头装好,密封起来。

太子丹花费重金买下了匕首,让工匠用毒药浸泡。这匕首只要划破一点皮肤,人就会立刻死去。太子丹还派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助手。

临行前,太子丹亲自为荆轲送行。在易水河边,荆轲高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悲壮动人,催人泪下。是啊,荆轲此行,自是凶多吉少。无论刺杀成功与否,荆轲很可能就是有去无回!但是荆轲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使命,不成功便成仁!

三、图穷匕现刺杀秦王,不料却失手,荆轲英勇就义。

秦王听说荆轲作为燕国的使者,来投靠自己,非常高兴,安排了极为隆重的仪式,在咸阳宫召见荆轲一行。

荆轲说,燕国弱小,不堪一击。所以燕王特派自己为使者,来降秦王。秦王听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还有督亢的地图,当然十分兴奋。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人头,秦舞阳捧着地图,依次走过秦王的面前。走到殿前台阶下的时候,秦舞阳由于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瑟瑟发抖,大臣们感到非常奇怪。

而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还为秦舞阳开脱说,是因为小地方的人,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严,所以才会害怕。希望大王不要怪罪。

秦王嬴政没有怪罪秦舞阳,而是命荆轲递上地图来。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嬴政十分得意,缓缓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的时候,突然露出来一把匕首。这就是成语“图穷匕现”的由来。

荆轲趁秦王还没反应过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径直刺了过去。

秦王嬴政大惊,抽身跳起,把衣袖都给挣断了。慌忙之中秦王也要拔剑,但是剑身太长,剑又套得太紧,竟然拔不下来。

荆轲拿着匕首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跑。事发突然,大臣们都吓呆了。而当时秦国的法律规定,大臣们上朝,根本不让带武器。拿着武器的侍卫也只能守在殿外,没有君王的旨意,是不敢进殿的。

正当危急时刻,侍从太医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向荆轲。荆轲躲闪之间,秦王稍作停顿,就听大臣喊道:“大王负剑于背!”意思是提醒秦王,把剑背在身后,再拔出来。秦王赶紧照做,拔出了宝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荆轲孤注一掷,举起匕首向秦王甩了出去。匕首没有击中秦王,却击到了钢柱上,哐啷啷掉在了地上。

秦王连着刺了荆轲八剑。荆轲知道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就坐在地上,倚着柱子大笑,并说自己没能杀死秦王,没有完成燕太子丹交办的任务,十分遗憾,也愧对太子丹的信任。

这时候侍卫冲上来杀死了荆轲。事后,秦王连惊带吓,好一段时间还头昏眼花。

后来,燕国还是在秦王的重兵攻打下,灭亡了。

荆轲刺秦王,只是秦灭六国中一个悲壮的小插曲。燕太子丹与荆轲,在国难当头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自己认为的方式,孤注一掷,为保家卫国做最后一搏。

他们的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尤其是荆轲作为一名勇士,不畏强权,不畏暴力,慷慨赴义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曾在易水河边感慨:“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直到现在人们还经常说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或许也包含着对荆轲精神的怀念与敬仰!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回答

两千二百年前,强秦重兵压境,羽燕危在旦夕,劫持秦王,孤注一掷,凶多吉少,事关大局。荆轲为报国仇,亦为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慨然应允。燕太子丹同众宾客皆白衣冠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荆轲知难生还,慷慨赴死,终未复还。

△易水河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保定匠人工坊特别设计了此款『荆轲茶剑』,采用战国古剑的一般形制,手工锻打而成。以纪念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最终以身践诺的义士荆轲。

△『荆轲茶剑』

喜欢请点关注,联系作者请私信@knife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