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上有虫子怎么办 麦子出虫子怎么回事

麦子上有虫子怎么办 麦子出虫子怎么回事

网友提问:

麦子里面有红色的小虫子怎么办?

优质回答:

图一图二是小麦吸浆虫,它是小麦一种常见害虫,它主要为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原浆,造成瘪粒空壳而减产。1、麦播前结合整地每亩用2.5%的辛硫磷颗粒无收粒剂3~4kg 2、如果在生长孕穗至抽穗前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1000~1500拌土20~25kg 图二是小麦害螨 图三是 小麦黏虫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有什么可以在问我

其他网友回答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严重时秕粒率60%~80%,甚至绝产。宁夏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通过3~4年的统一联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之后多年没有发生为害和防治,虫量逐年积累,虫口密度逐渐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到2005年在惠农、平罗、贺兰、中宁、西吉等县发生为害严重,发生面积达60万亩,为害严重的25万亩,后经连续3年的联防,为害得到控制。 一、为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红吸浆虫成虫

小麦红吸浆虫幼虫

二、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体橘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雄虫体长2毫米左右。卵长0.09毫米,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毫米,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麦黄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体鲜黄色。卵长0.29毫米,香蕉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体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腹末端生突起2个。蛹鲜黄色,头端有1对较长毛。

三、发生规律 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翌年当地下10厘米处地温高于1O℃时,小麦进入拔节阶段,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表土层,10厘米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孕穗时,再结茧化蛹,蛹期8~10天;10厘米地温20℃左右,小麦开始抽穗,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头雌虫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短缩变硬,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这时小麦已进入蜡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厘米处结茧越夏和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 麦黄吸浆虫年生1代,成虫发生较麦红吸浆虫稍早,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

四、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小麦吸浆虫有10多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有2种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浆虫成虫,有3种蚂蚁捕食吸浆虫幼虫,还有几种蓟马捕食吸浆虫的卵。此外,还有步甲、隐翅虫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2. 药剂防治。以小麦孕穗期即吸浆虫幼虫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为最好,可直接杀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兑水5千克,喷在30千克细沙土上,搅拌均匀制成毒土,堆闷1~2小时后均匀地撒施在地表,然后立即灌水;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防治成虫。结合防治麦蚜,喷洒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该虫卵期较长,发生重的可连续防治2次。

其他网友回答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严重时秕粒率60%~80%,甚至绝产。宁夏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通过3~4年的统一联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之后多年没有发生为害和防治,虫量逐年积累,虫口密度逐渐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到2005年在惠农、平罗、贺兰、中宁、西吉等县发生为害严重,发生面积达60万亩,为害严重的25万亩,后经连续3年的联防,为害得到控制。 一、为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红吸浆虫成虫

小麦红吸浆虫幼虫

二、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体橘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雄虫体长2毫米左右。卵长0.09毫米,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毫米,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麦黄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体鲜黄色。卵长0.29毫米,香蕉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体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腹末端生突起2个。蛹鲜黄色,头端有1对较长毛。

三、发生规律 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翌年当地下10厘米处地温高于1O℃时,小麦进入拔节阶段,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表土层,10厘米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孕穗时,再结茧化蛹,蛹期8~10天;10厘米地温20℃左右,小麦开始抽穗,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头雌虫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短缩变硬,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这时小麦已进入蜡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厘米处结茧越夏和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 麦黄吸浆虫年生1代,成虫发生较麦红吸浆虫稍早,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

四、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小麦吸浆虫有10多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有2种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浆虫成虫,有3种蚂蚁捕食吸浆虫幼虫,还有几种蓟马捕食吸浆虫的卵。此外,还有步甲、隐翅虫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2. 药剂防治。以小麦孕穗期即吸浆虫幼虫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为最好,可直接杀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兑水5千克,喷在30千克细沙土上,搅拌均匀制成毒土,堆闷1~2小时后均匀地撒施在地表,然后立即灌水;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防治成虫。结合防治麦蚜,喷洒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该虫卵期较长,发生重的可连续防治2次。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科学方法从根本治愈防止,可有明显效果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严重时秕粒率60%~80%,甚至绝产。宁夏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通过3~4年的统一联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之后多年没有发生为害和防治,虫量逐年积累,虫口密度逐渐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到2005年在惠农、平罗、贺兰、中宁、西吉等县发生为害严重,发生面积达60万亩,为害严重的25万亩,后经连续3年的联防,为害得到控制。 一、为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吸浆虫幼虫为害状

小麦红吸浆虫成虫

小麦红吸浆虫幼虫

二、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体橘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雄虫体长2毫米左右。卵长0.09毫米,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毫米,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麦黄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体鲜黄色。卵长0.29毫米,香蕉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体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腹末端生突起2个。蛹鲜黄色,头端有1对较长毛。

三、发生规律 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翌年当地下10厘米处地温高于1O℃时,小麦进入拔节阶段,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表土层,10厘米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孕穗时,再结茧化蛹,蛹期8~10天;10厘米地温20℃左右,小麦开始抽穗,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头雌虫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短缩变硬,开始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这时小麦已进入蜡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厘米处结茧越夏和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 麦黄吸浆虫年生1代,成虫发生较麦红吸浆虫稍早,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

四、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小麦吸浆虫有10多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有2种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浆虫成虫,有3种蚂蚁捕食吸浆虫幼虫,还有几种蓟马捕食吸浆虫的卵。此外,还有步甲、隐翅虫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2. 药剂防治。以小麦孕穗期即吸浆虫幼虫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为最好,可直接杀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兑水5千克,喷在30千克细沙土上,搅拌均匀制成毒土,堆闷1~2小时后均匀地撒施在地表,然后立即灌水;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防治成虫。结合防治麦蚜,喷洒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该虫卵期较长,发生重的可连续防治2次。

其他网友回答

近年来,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暖冬”现象不断出现,小麦红蜘蛛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加上红蜘蛛虫体较小,易被忽视,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①精细整地。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麦收后浅耕灭茬,秋收后及早深耕,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可有效消灭越夏卵及成虫,减少虫源。 ②加强田间管理。一要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同时喷施新高脂膜,保证后期不脱肥,增强作物自身抗病虫害能力。二要及时进行灌水、除草。三要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实践证明,田间不干旱、杂草少、小麦长势良好的麦田,小麦红蜘蛛很难发生。 ③灌水灭虫。在红蜘蛛潜伏期灌水,可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二、化学防治要加强虫情调查,检查时注意不可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喷施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防治小麦红蜘蛛一般在下午的3点至4点打药,此时的药效较好。防治小麦红蜘蛛建议选用低毒高效且低残留的农药,可用2%甲基异硫磷粉或者1.5%乐果粉,每亩喷洒1.5-2.5公斤。通过多年田间应用试验,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