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任职期间发生的事情 肯尼迪之前的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任职期间发生的事情 肯尼迪之前的美国总统

网友提问:

短暂任期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美国人民为什么会怀念他?

优质回答:

至今,不少美国人认为,如果肯尼迪未遭暗杀,冷战进程和美国历史或将被改写。

(肯尼迪葬礼)

甚至到了2013年,时任总统奥巴马还曾经尝试通过纪念“伟大的肯尼迪总统”,来挽救自己和民主党低迷的人气。除了常规的向肯尼迪墓敬献花圈,发表纪念演讲外,奥巴马还下令把11月22日定成全美纪念日,要求所有的国旗降半旗。这个议案,连素来爱跟民主党政府叫板的共和党议员们也没怎么提出过异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表达对肯尼迪的纪念之情,美国政府还建造了许多以肯尼迪命名的地标建筑,或者将原先的地名改做肯尼迪。比如,肯尼迪机场、肯尼迪号航母、约翰·肯尼迪艺术中心等。

(米歇尔·奥巴马的穿衣风格也模仿过杰奎琳·肯尼迪)

可见,肯尼迪本人虽然在1963年就已经离开了美国人民,但貌似,还真做到了在美利坚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其实,抛开那些高大上的说辞,要论肯尼迪总统为什么如此备受爱戴,最核心的缘由,除了第一家庭颜值高外,还是因为,美国人民认为,肯尼迪总统在冷战中“扬了国威”,激发了美利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取决于,他执政期间,美国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黑人和少数裔,开始逐渐享受到了较为平等的公民权利。

先看肯尼迪的出身和外形特征,这方面,早就给他积累了不少人气。

约翰·肯尼迪出生于号称“美国王室”的肯尼迪家族,自带耀眼光环,加上当年的电视机开始在全美民间普及,肯尼迪夫妇青春光鲜又时尚优雅的形象,非常亮眼。第一家庭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显然,肯尼迪非常清楚的知道,怎样把明星的魅力和自己的政治生涯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

下图,1960年,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在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间展开。

此时,尼克松为时任美国副总统,算是个非常老练的政客;而肯尼迪不过是一名马萨诸塞州资历尚浅的参议员而已,因此,许多人认为,这将是个一场一边倒的竞争。

然而,电视屏幕改变了一切,刚动过膝盖手术的尼克松,脸色苍白,表情疲惫,身体消瘦,还发着烧;而肯尼迪则刚刚参加完加州竞选活动,健康的小麦肤色,目光灼灼又自信满满,西装下若隐若现的胸肌,显得性感又活力四射。

这导致了,如果在广播中收听这场辩论,你会认为两个人旗鼓相当。但电视观众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一脸憔悴的尼克松,在汗流浃背的PK充满了活力,表情轻松的肯尼迪。

当天,740000美国人观看了这场辩论,这让先前并不怎么被看好,甚至被嘲笑“乳臭未干”的参议员肯尼迪,一下子成了全美偶像。

显然,第一轮肯尼迪就确立了压倒性优势,尼克松再想要翻盘,已经没什么回天之力了。

事后,肯尼迪也表示,如果没有电视辩论,他很难入主白宫。

当然,还有杰奎琳时尚的衣品和高超的交际能力,也是大大的加分。即便肯尼迪总统并非道德完人,对女人非常的reckless,但大多数的女性选民们,仍然为之倾倒。

而且,肯尼迪不但长得好,内政外交也都挺在行。

最典型的就是肯尼迪用巧妙的外交手段解决了导弹危机,顺便还秀了秀美国的军力和国际话语权,这也是在美苏争霸中,美国教科书般碾压苏联的事例。此番跟苏联的较量,让美国人找回了极大优越感。还有启动土星五号计划,为登月奠定基础等等,都有助于当时的美国人重振“爱国”热情。

更可贵的是,在民权、公民自由等问题上,肯尼迪总统均有相当的建树,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当年的肯尼迪,就没有21世纪的奥巴马。

(2008年,华盛顿,肯尼迪最小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与奥巴马亲密交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肯尼迪当州议员的时候,就多次公开表示,种族压迫属于美国自由的污点。

担任总统后,肯尼迪公开支持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黑人第一次被任命为大使,五名黑人破天荒的成了终身任职的联邦法官。他为解决黑人选举权、黑人教育以及黑人就业等问题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同时还放宽移民政策,鼓励妇女权力运动。

(肯尼迪葬礼上,沿途的非裔美国人的送葬队伍)

1962年,面对南方州的严重种族主义倾向,肯尼迪甚至直接下达总统指令,紧急征调国民警卫队,去沿途护送一名黑人大学生前往密西西比大学报到。

然而,民权法案还没有被正式签署,肯尼迪就倒在了抢下。他的继任者约翰逊总统最终在1964年签署了民权法案。自此,在美国国土上,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国家出处的歧视都成为了法律命令禁止的行为。

1965年,美国国会进一步通过了《选举法案》,占了13%的非洲裔美国公民,才真正普遍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全。这年,美国第44、45任总统奥巴马正好4周岁。

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五年,1968年4月4日,他的亲弟弟,纽约州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作为马丁·路德·金的坚定支持者,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在金博士遇害当晚,发表了发表即席演说,感动和抚慰了许多黑人,一定程度缓解了遇刺事件在全美各大城市中引发的种族仇视和暴乱。

然而,罗伯特·肯尼迪本人却在两个月之后不幸同样遇刺身亡。但他4月4日的演讲已名垂青史,成为了促进种族和解的一个典范文献。

由此,肯尼迪家族和民主党开启了美国“政治正确”大门,更深刻的奠定了民主党在少数族裔、女性和移民群体中,“利益代言人”一般的角色。比如,美国人口最多样化加利福尼亚州,历来就是民主党的票仓,甚至共和党特朗普当选后,加州人民们竟然曾一度表示,不跟美利坚过了,要搞独立。

只是,这个“政治正确”发展到了当今的,虽说现在的美国种族主义的偏见还深植于很多白人的心中,美国白人警察误杀和误伤黑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但某些方面,貌似有些矫枉过正了。

最典型的,大家可以看看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电影,反派总是白人;黑人永远是正义、睿智可以信赖的好兄弟;期间必须穿插同性恋的角色(搞得观众感觉西方满大街都是gey和Lesbian),相关部门的一把手、最后做决断的大法官,定会是少数族裔的妇女,或者,至少也得是个充满正义的黑人大叔。

比如,以诺曼底登陆为题材的僵尸电影《霸主》,居然在101空降师里面硬塞了几个黑人官兵,其中一个还是军士长,他手下的白人士兵居然很服从他的管教。

还有电影的黑人男主,机智勇敢,法语娴熟,把法国妹子搞得春心荡漾……

显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二战的时候美军执行的是种族隔离制度,非裔美国士兵多执行的是后勤任务,一线部队鲜有黑人,更别说像空降部队101师这种打头阵的精锐部队。

实际上,类似电影中的那种美军黑白混编的情形,最早,也得等到60年代的越战。

不过,个人认为,除了以上这些“功绩”外,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媒体的魔力和作用,也不能小觑。

而且,肯尼迪也非善于笼络新闻工作者。当年,全美的主流报刊、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的首席记者、专栏作家和评论员,都当过白宫的座上客。

据总统身边人士回忆,在白宫的“来宾名册中”,参加午宴和晚宴的,“平均每五个就有一个是作家或记者”。

不难想像,白宫的美酒佳肴,总统夫妇的盛情款待,很快就变成了主播、记者、作家们歌功颂德的笔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循环传递给大江南北的美国公民们。

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电视刚刚在美国普及,活灵活现的肯尼迪一家成了那个时代美国梦的典范——名门出身,名校毕业,战斗英雄,丈夫英俊潇洒,妻子时尚优雅,子女聪明可爱。甚至他的惨死,也成了国民怀念和祭奠的一部分。肯尼迪瞬间仰倒,杰奎琳爬到车尾头盖骨去抓的影像,还有第一夫人沾满血迹的粉色套裙,一些最后的画面被反复播出,成为人们集体记忆中的一部分。

之后,传的神乎其神的肯尼迪和林肯总统被刺的各种历史上惊人的相似,还有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的诅咒”等等魔幻色彩的传说。加之,后世的民主、共和两党也经常借他来宣扬政策……于是,直到今天,即使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有关肯尼迪的一切,依然被美国人所关注和缅怀。

其他网友回答

我对他了解的少,他在位时间太短了。他简介我看了,只能说他有手腕,美国人民怀念他,是信任和希望。他抓住了老百姓的心,老百姓会比那个总统好,自然而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