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匡衡的读音 最后结局他是哪个朝代的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匡衡的读音 最后结局他是哪个朝代的

匡衡的读音是:kuāng héng

凿壁偷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我们通常也把其中的主人公当成刻苦学习的典型。竟然要靠偷光来学习,这是怎样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啊。这一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在西汉末年,东海郡有一个叫匡衡的小朋友,他十分喜爱读书。可是他家世代务农,穷得家徒四壁,没有钱给他买自己想要看的书,没有条件支持他求学,这让他十分苦闷。

后来,他听说在附近有一个有钱的人家,家里藏书很多。他便跑到那个财主家,去给人家打工,可是他说不要工钱。那财主感到很奇怪,说哪有这种好事,那你想要什么?匡衡说:“你只要愿意把你家的书借给我看就行了。”财主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匡衡高兴极了,他再也不用为没有书看而发愁了。他在白天干活的时候,只要有一空闲,他便马上拿出书来看上一会儿。可是白天要干活,时间毕竟有限,只有晚上,他才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看书。白天有阳光,不用点灯,可是晚上必须要点灯才能看书啊,遗憾的是他家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

躺在床上,静等着大把的时光白白溜走,他十分懊恼。要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宝贵的。他想,要是有一盏灯该多好啊。辗转反侧间,他忽然发现墙壁里透出一丝光亮。原来墙上有一条缝,隔壁的人家的灯光通过这条缝隙透过来了。隔壁那家的经济状况比他们家好很多,几乎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

他想,我何不借着这点光亮来看书呢?他跑过去在这个缝隙处凿了一个小洞,让更多的光线透过来。这样晚上他也可以看书了。

就这样,每天晚上他都如饥似渴地用“偷来”的光读书,长大后已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了。

他曾经认真研读过《诗经》,对《诗经》的理解十分透彻。别人有不解的地方,经他一解说,顿时感觉茅塞顿开,世人都十分佩服他。

后来,他通过考试被任用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汉元帝即位之前就对匡衡的才学十分了解,非常欣赏他。

汉元帝即位后,提拔匡衡为郎中,后为博士,给事中。由于匡衡博学多才,很快又被擢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汉元帝喜读《诗经》,匡衡对《诗经》的深刻领悟和独到的见解,深合汉元帝之意。不久又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任为丞相,封乐安侯。

匡衡在国家治理方面颇有见地,深得汉元帝赏识。对国家政策和国家大事的讨论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后来随着地位的巩固、权力的增大,他内心的私欲开始膨胀。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几乎已经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了。他人性中恶的一面逐渐开始显露,他已经习惯享受这种可以呼风唤雨的生活了。

因位高权重,自然是门庭若市,拜见者络绎不绝,他开始大肆收受贿赂。屡立战功的将领陈汤竟然因为对他不够“尊敬”,而遭他弹劾陷害。

作为乐安侯,他本来有封地三十一万亩,但是他还不满足,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张食封土地四万多亩。在成帝时,匡衡被司隶校尉王尊等弹劾,告其“专地盗土”,被贬为庶人,穷困潦倒地度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