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归田归隐山林 解甲归田的由来

解甲归田归隐山林 解甲归田的由来

网友提问:

历史上辞官归隐,解甲归田者,是出于无奈,还是改变自己的人生志向?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1厌倦2逃避3做闲云野鹤。我只能说出这些理由。这是我的愚见。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归隐的人,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觉得时机还没有到,所以就先隐藏自己,等待时机。所谓“君子择机而动,择时而行”。比如像姜子牙,这么有本事,可是他一直忍到了八十岁才出来,就是因为之前还没有碰到好的时机,宁愿归隐于山林,钓钓鱼,养养生,等到时机到了,他就挺身而出,做大事。

第二种,是看淡尘世型,。尘世纷杂,所以他们归隐起来,只在天下有需要的时候出现,事情做好了,他们就选择了归隐。比如像战国时期的鲁仲连,每次出场都带有大杀招,东汉初的严子凌,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李泌等。

第三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型。一开始,这些人也有着出世报国,有所作为的想法,但是因为厌倦官场,最后选择做山林野鹤,落得轻松自在。最典型的,自然是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了。

其他网友回答

深諳"伴君如伴虎"的真諦。

其他网友回答

我倒觉得大多是出于无奈吧。或者世道混乱令人闹心,或者不被重用无处可去。很少会有心甘情愿在深山荒野一辈子的吧。

最早的隐士是伯夷和叔齐,这一对兄弟互相谦让王位而到了首阳山隐居。而且他们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不对的,所以他们不食周粟。后来有一个女的跟他们说现在天下一统都是周武王的,你们在这儿采的豌豆也是周王的。后来这两个人就饿死了。其实古人的心眼儿太实在了,为一点儿小事儿就把自己给憋死。作为后人的我实在是佩服。

再有著名的隐士就是陶渊明了。这家伙生活在比较黑暗的两晋时代。那时候门阀鼎盛,像陶渊明这种苦出身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能像陶侃那样的实在是太少,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都是假的。陶渊明是有政治抱负的,他自己也说自己是有志不获骋。他的内心其实是极度渴望做官儿的,嘴上不说而已。可是无奈,他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只能做隐士。

还有一种就是被迫做隐士,尤其在功臣中比较常见。尤其一些经历过困苦的帝王,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就比如范蠡,张良,他们甚至他们主的为人,所以选择了隐退。跟他们一样的功臣,比如文种和韩信都遭到了诛杀。他们通过归隐而保住了一条性命。其实也充满了无奈。

当然也有为了别的而做隐士的,就比如终南捷径的卢藏用,这小子就是为了出名而去做的隐士,走了一个终南捷径。还有就是陶弘景,林逋这样的,就是爱自然风光,专注于自己的事儿。这样的人也令人钦佩。还有就是像谢安这样等待东山再起的人。

中国古代的隐士非常之多。他们寄情于山水,因此也创造了不少的诗篇,其实山水往往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常走走也很好。但是不适合现在的生活,现在是信息时代,封闭个一两年就跟野人差不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各种都有,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