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能否被定义 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

艺术能否被定义 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

网友提问:

你相信艺术有确切的定义吗?

优质回答:

从浅处讲是有的,从深远来说没有,艺术所表现的是智慧,知识,性格,想象等。太深奥了,所以说艺术无价,

其他网友回答

艺术是有确切定义的。翻一下《辞海》,点一下百度,对艺术的定义和表述就在那里。如果你对艺术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应该不会对此有所置疑。如果你对艺术本来就无敬畏之心,而且理解为可以任意由个人主观解读的概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现在网上流行的,见怪不怪的“丑书”,某些藉“行为”而“艺术”的艺术等等。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有时,对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形状独特而且美观的物体,也以有艺术性和艺术价值称许。

因为艺术的主观性特征,所以很容易就成为某些不懂艺术为何物的人浑水摸鱼的借口。随便把个人对社会,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和表现唐而皇之的称为艺术。换个角度看,这也许也正是艺术的特殊魅力吧。

其他网友回答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其他网友回答

我深信“艺术”是源自对生活事件、对社会环境现象的观察。是表达个人或群体对美好向往、对苦难申述、对罪恶谴责的一种“行为语言”。

“艺术”需要虔诚。

其他网友回答

1.Functional:Art is to provide pleasure. 只有提供了独特的视觉、听觉和美感的享受的事物才是「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说,「Everything can be seen as ART」这种说法就就是不成立的,艺术必须是带给我们愉悦感或者其他独特的试听感受同时我们非常享受这个「艺术」。

Procedural:Something should only be considered art if it was made by a particular process. 持此类观点的专家们多半是认为只有通过了某种特殊的制作过程或者专业的判定之后所产生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艺术。

对于「艺术」的定义其实一直在变化,在 George Dickie 的 Institutional Theory 里面就论述了对于「艺术」定义的变化。

1974 Version:

人工制造 -「An artifact」

已经被赋予了一些社会机构地位的含义 -「Conferred upon it the status of candidate for appreciation by some person or persons acting on behalf of a certain social institution」

1984 Version: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创造产生的作品;

一件艺术作品以「艺术品」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这里的「公众」指的是对于某一个物品有着基本相同程度认识的一群人或者机构。

其实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来,事实上艺术世界体系是一个艺术作品或者一个艺术家展现给公众的大体框架,而「艺术界」也是「艺术家」们之间的艺术界。「Art is what the Art world say it is.」比如在画廊里面展示的物品通常都被人们看作是艺术品。这里可以参考一下这个问答: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但是撇开这种狭义的「艺术作品」来看艺术,单从体验上来说,那可能远不是这样。

对于美丽的东西而言,它的美丽是可以让人在意识形态里感受到它的美的。比如:玫瑰的目的可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它的颜色和纹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

康德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理念:审美是主观的部分,但它不是主观的。在这里他指的不是内在价值而是超越它实际存在和显示的美感。因为审美的愉悦是可以使得别人能够在同一时间内体验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的。

再比如说一个公共画廊,通过收集、展示,使得公众能够通过人与艺术之间的体验来享受当代艺术,这远远超过了一个画廊本身的价值。

举个例子,拿 Tate Modern 泰特美术馆来说。它的官方描述是这样的:Shibboleth asks questions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sculpture and space, about architecture and the values it enshrines, and about the shaky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Western notions of modernity are built.

其内涵包括了种族主义通过下层社会,对西方思想利用剥削和撤销他人基本权力的基础来获取进步和繁荣的批判,鼓励人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和不舒服的真理不要自欺欺人。

泰特标志性空间,不同于其他传统的雕塑和装置美术馆里直接介入地面的,颠覆了对美术馆和纪念碑庄严的感觉。这就是一种艺术。

对于像博物馆这样的艺术形式,可能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迎合小众群体,主流博物馆也会刻意通过举行小众文化活动来吸引小众群体。艺术博物馆始终被认为是精英机构,英美数据始终没有超过 22 %,并且这部分人都是高收入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国家艺术博物馆表面表达为所有人服务,但其实更接近于一种部落美术馆,各个群体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的艺术博物馆。

艺术界(特别是博物馆)涉及多方面的政治因素,甚至可能引起外交事件。比如说「埃尔金大理石之争(The Elgin Marbles controversy)」:希腊政府坚持要求将其归还雅典,因为这属于文化盗窃,但是英国完全没有这样的打算。

关于「艺术机构」

前文也说到「艺术界」是一个比较特殊并且模糊的概念,它很不容易界定。这里引入 Gordon Graham 的循环理论:如果一个艺术作品一定要被艺术界的系统来定义,那么怎么去定义这个就是由艺术品构成的艺术界呢?

影响力的社会机构应该是在一种中立的位置上。比如:犯罪就是由法律和相应的法律制度所赋予定义和确定的,这样的机构是被当局和大众都了解并且承认的。艺术界既不是一个获取利益的企业也不处于一个无偿捐赠的状态,这迫使很多平民大众接受艺术界对自我的评估。

而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性质,大多数人总是十分怀疑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对于当今世界级专业的艺术培训机构(如图),也可以参考一下:艺术教育能否培育出“艺术家”? 的答案,其优劣姑且不论,但确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领导机构中央美院(CAFA: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其官方的解说大意为「为那些想学习经验并从事创意的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要变得更好还是更差:取决于你和谁相处,CAFA 能够让年轻人和真正的大家接触,得到提升。学校的每年会筛选掉超过 90% 的学生,但是它的毕业生中是出了很多知名大家的。

中国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大,每年申请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工资很低,他们手上的金贵的画布却可能产生巨大的利益。比如刘小东,央美毕业生,一副巨大的三峡画卖出了 270 万美元。加上中国教育环境里「艺术生」的特殊性,像四川美院,每年能大约也能收到超过 64000 份的申请,但只招收 1600 人(前两年的数据)。

事实上,很多的机构也可能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也正因如此,这些机构会驱动艺术界新的经济模式。

很多时候政府可能会在「艺术界」里起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创意产业,比如在英国非常有名的创意地图产业:「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produced by the UK DCMS in 1998, identifie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s constituting a large and growing component of the UK economy, employing 1.4 million people and generating an estimated £60 billion a year in economic value added, or about 5 per cent of total UK national income.」在这个过程中,地图绘测部门成为了一个政府与测量有关的工具,而事实上却是在利用「文化」二字在拉动经济。这样的过程产生的问题就很明显:

有些关键地区会被排除(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

不少从事非创意工作的人(会计)却很有创意的人被排除在外。

因为艺术的特殊性质,很多大家都会对「机械复制」严加抵制。基于此,创意产业的 Model 其实是很难进行推广和本地化的。传播大家 Stallabrass 对这种 Creative Industries Model 更是坚决反对。

与此同时,许多艺术性质的奖励都是按照政府对艺术的定义为基础的(比如 The Turner Prize:颁给 50 岁以下的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英国艺术家。)

可以这样说,所谓的「艺术市场」是不自由的,艺术市场在某些程度上会对投资者和特定的艺术家倾斜,在某些程度上对投资者和特定的艺术家倾斜。因此,很难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样一个很确切的机构可以「判定艺术」。但是发现美的眼睛,是无处不在的。正如康德那句「审美本身是一件主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