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乱贼而不作 【永军专栏】探字寻根读诗文123: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 【永军专栏】探字寻根读诗文123: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

【探字寻根读诗文】123:作

                                ▲图示(温岭三中教师赵林绘)           《说文解字》:“作,起也。从人从乍。”【参考译文:作,由卧或坐而站立。字形采用“人”和“乍”会意。】 “作”的本字是“乍”,“乍”的甲骨文字形像做衣之初仅成领襟的样子(也有说以刀砍木或用刀钻刻龟甲准备占卜),是古人穿的名为“斜领袍”的上衣斜领部分,金文又另加“攴”像手拿针线的样子;由于“乍”被引申义所专用,小篆就另加“人”来强调“作”是人的行为。隶变后楷书写成“作”。“作”的本义为“开始”,引申为“产生”“起立”和“振作”,又引申为“创作”“制作”“工作”“作”和“当作”,作名词,意为“作品”。 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 穿交领大襟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像①动词,开始。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十三章》)【参考译文:您要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②动词,产生,发出,兴起。如成语“鼓声大作”,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吴均《与朱元思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③动词,起立,起身。如: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论语·子罕》)【参考译文: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④动词,振作,奋起。如词语“振作”,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⑤动词,创作,写。如词语“作诗”,如:属予作文以记之(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岳阳楼记》)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苏轼《水调歌头》)⑥动词,制作,建造。如成语“作嫁衣裳”,如:问之,曰:“欲作针。”(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祝穆《铁杵成针》)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欧阳询《醉翁亭记》)⑦动词,劳动,工作。如成语“深耕细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陶渊明《桃花源记》)⑧动词,做,进行工作或活动。如成语“寻欢作乐”,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李清照《夏日绝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诸葛亮《出师表》)⑨动词,当作,成为。如成语“认贼作父”,如: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林升《题临安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⑩名词,作品。如词语“佳作”,如: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作也(《文心雕龙·时序》)【参考译文:然而像(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和《鸿鹄歌》,也可以说是天才的作品了】 梁启超篆刻作品:任公四十五岁以后所作 “做”是“作”的后起字,在制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某些活动等方面,两个字可以通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作”多用于书面语,多在成语中出现,如:作罢、为非作歹;而“做”多用于口语色彩比较通俗的动词,如做工、做生日。“作”表示的意义比较抽象,如:作废、作分析;”“做”表示的意义比较具体、或有身体动作的意义,如:做饭、做家具。“作”后面多接动词,如:作调查,而“做”后面多接名词,如:做功课。“作”有时可代替“做”,而“做”一般不能代替“做”。 李叔同篆刻作品:息翁晚年之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盗窃乱贼而不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