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火车站 拆拆改改上百年的哈尔滨火车站,如何完成教科书式的”复古”变身?

哈尔滨火车站CHRISTMAS强词有理因商务原因,本视频全网独家观看平台:微信小程序七本建筑书(强哥自营,无障碍观看2021年前所有视频)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搜索强词有理,关注观看!或直接复制链接:https://m.toutiao.com/is/JEm87wV/

哈尔滨火车站终于熬到了新中国成立,和平里的火车站变化更大了。最开始,老站房勉强能够使用,中间还进行了扩建,到了1960年,随着哈尔滨站旅客数量的迅速增加,老站房终于不堪重负了,于是,对站房的彻底改造提上了日程。不过,那个年代对于建筑,尤其是苏联建筑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时候。1960年前后,正赶上中苏关系决裂,两国关系一年不如一年,逐渐走进冰冻期。同时全国正在到处大拆大建,连北京都在热火朝天的拆除老城。所以,对于此次改建,当时的态度是,原来的老站房全部拆掉,新的方案按照当时负责设计的天津大学教授的意见,参考当时北京站的模样建设。今天的我们看这个决定肯定会觉得特别可笑,但在当时的时代,考虑到经济难度和政治状态,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也属正常。1960年3月8日哈尔滨老站房开始拆除,没想到的是,俄国人盖房子太结实,结果站房整整花了20多天才拆完,据说还动用了炸药和坦克。同年的5月16日,新的站房开建,没想到的是,这一建就是29年。因为这个车站没建多久就没钱了。很不幸,1959年到1961年正是新中国最令人心痛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连饭都没得吃了,哪还有钱盖车站?于是1961年,火车站的两翼配楼建成后,主楼就停止建设,对于当时哈尔滨站的样子,人们开玩笑说,“哈尔滨一大怪,候车室两边盖”。

 – 资料图片: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哈尔滨 –

1972年5月,著名的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哈尔滨,离开的时候为了不让车站显得太过寒酸,有关部门经昼夜抢建,在主楼空缺处建起一道临时的“遮羞布”,这块布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名字,艺术栅栏。后来,哈尔滨站的站房又经历了几次改造与扩建,直到1989年10月1日,才终于把整个站房建完。但你想,在这样的一种建造条件之下,建筑能好看到哪去,所以当时的哈尔滨人将新落成的车站说成“远看像坟墓,近看是仓库”。1992年4月20日,哈尔滨站前广场改建工程开工,原来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拆除,从此,车站与苏联的关系算是彻底断绝。这个时期的哈尔滨站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这个站房虽然从建筑学价值的角度来讲意义不是很大,但是,这个建筑却是陪伴了现代哈尔滨人最久的时光,因此其实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无可替代的。但是,这个车站原来的状态也确实太差,现在我们还在网上能够找到当年对于那个车站的各种评价,无非就是车站太破,设施落后,服务不好,交通混乱,乘车费劲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载客骗人,甚至某些网站还做了一个中国最脏最破的火车站排名,哈尔滨火车站荣登榜首。既然已经破成这样,那就改改呗。2015年,哈尔滨开始启动老站的改造提升计划,而且也认识到,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造,只是在面上修修补补,根本解决不了现状的问题。而且,随着这几年,各地政府对于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视,重新塑造哈尔滨火车站地区的城市风貌也成为政府考虑的一个重点,在这种背景之下,启动了哈尔滨站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经过了各方面专家及设计院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向,那就是以1904年老哈站形象为蓝本,采用新艺术运动风格,结合新站房的设计需求,重新确定比例尺度,通过再创造,再创新的方式,设计新的哈尔滨站。从这个方向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这次的设计是一次非常保守的设计。不过,可能是最稳妥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课题实在是太不好做。像哈尔滨站这种建筑,众人关注的对象,如果追求现代创新,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接受不了,大家会觉得没有哈尔滨特色。而如果按照最早的老站风格设计,虽然很难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却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车站完全可以在空间尺度,功能分布,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创新,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新的车站无论是体量还是内容都比原来的车站要复杂的多。

最早的车站长约103米,主入口位置高度约12米,两侧塔楼最高点约14米,面积只有2700平方米,而现在的车站,南侧站房宽214米,北侧站房宽114米,主入口位置高36.9米,两侧塔楼最高点为28.7米,站房总建筑面积达到了88750平米。在这种情况之下,设计方面进行了16轮的修改与调整,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从现在这个方案和原方案的立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新方案的总体造型和原风格基本吻合,只是在一些局部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比如原建筑中的顶部钟楼实际是日伪时期后加的,这次还原了最早的形态,但由于考虑之前的旧站房的哈站大钟是站房非常特殊的记忆,因此在参考了伦敦大本钟和德国不莱梅火车站之后,将大钟放在了蘑菇窗的中上位置。而在弧形顶部安放了红色毛体的“哈尔滨站”站名。比如对于原建筑当中的蘑菇窗尺寸,原来的尺寸是6.05m×2.92m,在参考了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哈工大博物馆的一些细节比例尺寸之后,确定为新哈站的比例为26m×13m。原站台的雨棚设计的非常简单,新的设计按照欧洲古典风格重新设计,深绿色铁艺加玻璃,体现了哈尔滨的地方特色。

另外,在建筑的壁柱,天窗,屋顶,入口的雨棚都进行了很多的优化设计。设计的过程参考了大量国外的案例,力求使得最后的设计能够非常完美。不仅如此,为了使整个哈站区域都能风格统一,还将周边的建筑都进行了立面改造,基本都按照欧式的风格来进行统一,对旁边的圣伊维尔教堂和育婴堂两座文物建筑也进行了修缮,和哈尔滨站共同组成独特的城市风景。当然,作为一个交通建筑的改造,立面只是表皮而已,交通系统的规划改造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新哈尔滨站的改造考虑将多种交通形式整合到新站的思路,对周边的地下通道进行打通,实现车站的四通八达,增加了大量的机动车位,出租车站,公交站,并且预留了轨道交通站点,规划了大型客运站等等,总之,又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建筑就此诞生了。

到今天,对于哈尔滨站的百年变迁,我们就讲的差不多了,其实做完这三期节目,我挺感慨的。哈尔滨站几乎可以看成中国很多城市老火车站的一个缩影,悠久的历史,多舛的命运,到今天华丽再现,哈尔滨站给今天很多城市的文化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和样板,是成功还是失败,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观点。

. END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后台输入“转载”查看格式及要求

好书阅读

点图看看精选设计好书      点图订阅强哥的直播间

哈尔滨火车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