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几次北伐胜负 岳飞北伐不可能成功

岳飞几次北伐胜负 岳飞北伐不可能成功

网友提问:

岳飞北伐失败是由于高宗十二道金牌还是因为在打不可能赢的战争?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怎么说呢,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如果高宗赵构支持主战派北伐,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俊、吴玠、吴璘、王德、杨沂中等等众多名将是极有可能收复失地的。岳飞及岳家军曾打得金军胆寒,金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朱仙镇一仗,金军全无斗志,金兀术曾打算撤离开封汴梁了。只是高宗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撤军。岳飞痛心说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北伐有友军配合,友军按照高宗要求撤军了,岳家军也只好撤军了。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人口少,经济落后。北宋灭亡比较突然,金太宗完颜阿骨打誓师抗辽才2500人,灭掉辽国后也不想进攻北宋,担心消化不了。金太宗完颜晟继位后想建军功立威决定攻打北宋,攻占开封汴梁北宋灭亡,金朝立的傀儡皇帝都不中用。南宋建立后,南宋和金朝互相对峙交战过程中,南宋逐渐占据上风,尤其岳飞等优秀军事将领率领的军队多次击败金军,呈现金军逢战就输现象,金兀术是金军中比较能打仗的将领,在消灭北宋过程中鲜有败绩,可是跟南宋军队交战鲜有胜绩。金军占领区的宋朝遗民也纷纷打击金军,太行山区的抗金队伍纷纷和岳家军联系,北伐形势很好。金军的精锐部队“拐子马”、“铁浮屠”在同南宋交战过程中被多次击败,不再是什么神话。岳飞北伐己经攻到开封附近,呈现越战越勇现象。如果在有友军配合,金军占领区百姓也纷纷抗金,形成大规模抗金打击金军浪潮,人数不多的金军是很难在北宋故土生存的,有可能撤回东北故地。

岳飞北伐中止失败主要原因是高宗赵构想同金国议和,不想收复失地了。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不符合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看似是不是很吓人?要说岳飞动了赵构的蛋糕,动了以秦桧为首的南宋文官集团的蛋糕也就算了,怎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支持岳飞?

岳武穆

?北宋真的得民心吗

先来看岳飞北伐的目的,收复故土,迎回二宗,一雪前耻。别着急反驳没有迎回二宗的事,想想“直捣黄龙”典故的由来。

虽然这个黄龙府指的是哪,岳飞没直说,而他之所以没直说的原因就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到哪一步。

那最顺利的结果不就是直接打到关外金人的老家去,把二宗给迎回来吗?

徽、钦二宗

好了,岳飞北伐的目的我们知道了,那么百姓真的希望大宋回来吗?或许被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但南宋地界的百姓可就不好说了,说白了谁当皇帝还不是一样,对于老百姓来说区别不大,谁让我少交税谁就是好皇帝。

我们看到的北宋社会

这里就得先说说北宋这个朝代,宋朝有钱,这是真的,经济指数很高,但财富却基本都集中在上层社会,跟百姓没啥关系,而且由于经济总数摆在那里,所以当大多数财富都集中在上层社会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深入聊一下就是北宋因为外敌环伺的原因,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战争的开销本来就非常巨大,在支撑战争开销的同时,北宋高层还得保持他们的生活品质,百姓的日子自然就更苦了,单单农民起义这一项数据,北宋就冠绝整个中国封建王朝。

方腊起义只是400余次起义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由此可以看出北宋的百姓过得确实不怎么样,“不举子”就是北宋下层社会的一个特点,意思就是因为朝廷横征暴敛,导致普通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生下的孩子怎么办?过于残忍不做表述,好奇的自行查阅。试问这样的朝廷,百姓会拥护吗?

换言之就是北宋的灭亡还是因为失了民心,所以岳飞北伐时用的旗帜很难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感,这就是为什么岳飞北伐之初很顺利,屡屡收复失地,但随着战线越来越长,无法就地获得补给的岳家军也变得不那么无敌了的原因。

靖康耻

?岳飞看到没希望了吗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说岳飞一开始的雄心壮志随着北伐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了,至于说看不到希望到还不至于,毕竟像岳飞这样的名将,心性是很坚定的,但凡他要做成的事,基本没有什么人或事可以阻止。

北伐初期

但随着岳飞北伐过程中感受到的普通百姓并不是很在意北宋朝廷的时候,他会开始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毕竟北宋被百姓带来的并不是什么丰衣足食,反而是沉重的苛捐杂税。

这或许才是岳飞愿意结束北伐的原因,他开始意识到要收复失地,首先还是得先把宋朝已经丢掉的民心给捡起来,只有当百姓对宋朝重拾了信心,那么收复故土才会有意义。

岳飞此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岳飞是有宋一朝的军人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这一点无论哪朝哪代都一样,而岳飞是宋朝的军人,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一次两次可以,多了就变味了,毕竟这天下还是人家老赵家的,你岳飞屡屡抗命是不是想要自立门户?

这个锅,以忠义当头的岳飞自然不会背。当然,岳飞选择回去,并不是因为岳飞怕背上什么抗命不尊的骂名,而是作为军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赵匡胤

同样的,有宋一朝从赵匡胤开始武官在朝中就没啥地位,哪怕国家都亡了,还是一样,文官集团在朝廷的话语权始终不是武官可以撼动的,而这种在我们看来明显不平等的关系在宋朝其实反而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觉得就该是这样的。

在宋朝,参军只有那种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但凡有点想出人头地的人都去参加科举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都基本是文官,就算不是也基本是依附于文官的人,直接形成了一个利益整体。

宋朝科举

所以当南宋文官集团集体反对岳飞北伐的时候,那么很自然地整个社会的声音都是反对北伐,那么岳飞也就成为南宋主流社会反对的对象,面对千军万马都岿然不动的岳飞,却最终倒在了社会舆论之下。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岳飞扛不住这些流言蜚语,而是这些声音直接导致岳飞在军事行动中到处被掣肘,根本就没办法继续北伐,与其与这些人对峙消耗国力,还不如自己退一步,岳飞的大局观是绝对没问题的。

他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结语

根本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岳飞应不应该回去,而是岳飞就该自立门户,打破有宋一朝一直以来的传统,休养生息,再一举统一南北。奈何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不允许岳飞做出这样的事来,也就是说从岳飞北伐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当然,这并不影响岳飞在人们心中英雄的形象,毕竟他真的太刚了,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抗下了整个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尊男愛女、利人利己、與人為善的人赢了,就没有損人利己、欺男霸女、與人為悪的人的好日子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应该是问的绍兴十年的河南之战吧!绍兴十年没有所谓的”岳飞北伐”,只有南宋的”河南保卫战”。

君不见岳飞被传的最神的”郾城之战””颖昌之战”,进攻方一直都是金国,防守方是岳飞么!作为防守方的南宋有理由用”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飞,放弃国土吗?要知道南宋可是給岳飞加官进爵才换了岳飞出兵河南的。

更何况”十二金牌”说压根就站不住脚。既然连发了多少金牌数量都一清二楚的,偏偏就是不知道是”哪天”发的?”忽一日,十二金牌至”,这不是很滑稽么?完全是智商不在线的鬼扯淡。

用排除法逐一排除后,剩下答案就出来了”打不过”^O^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北伐有十万大兵,失败是因为孤身作战,在朱仙镇一役取得胜利,再深入金朝腹地无援兵,莽撞行动会损失更大,而金朝的抵抗力会有所加强,与此同时,宋高宗决心加强对内统治,一日十二道金牌是命令万分紧急??(秦桧)言飞孤军不可留,乞令班师。岳飞北伐失败两方面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