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 装在套子里的人故事情节梳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环节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3.初步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导入: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达作品思想内容,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忘记孔乙己、变色龙、阿Q、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再来结识一位特殊的人物――别里科夫(板书)。

环节二:自学探究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指导》课前自主预习内容,以及结合其他教辅,独立看书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故事情节?

环节三:精准讲评

1、作者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闷》、《凡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权不允许有任何反对其自身的言论,他们生怕革命的火种蔓延开来,因此加大了对人们思想和行动控制。契诃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方面,他深深地厌恶残暴反动的沙皇统治,另一方面,他又为当时俄国人民的麻木和逆来顺受而痛心。他想要唤醒人们的意识,不想看到封建专制扼杀了人们本性中美好的一面。因而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放大了人们顽固守旧、胆小怕事、固步自封的形象。

3、请同学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

写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

第二部分(6—37自然段):

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8—40自然段):

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但生活中的“别里科夫”还有许多。

环节四:当堂测试

(2019·全国卷III)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故答案为: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环节五:总结反思

请同学们总结好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好课堂笔记。

第二课时

环节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别里科夫的套子有哪些;

2.把握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夸张的手法。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中幽默讽刺夸张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给文章划分了层次,这节课我们来详细学习这到底是是怎样一个套中人。

环节二: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9-13页内容,认真看书思考问题,互相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和哪些事件写别里科夫?塑造了别里科夫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哪些幽默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

3、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环节三:精准讲评

1.课文1~5段着力描写了别里科夫形形色色的套子,这些套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别里科夫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十到十五年呢?

明确: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形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

3、小说除从日常生活来刻画别里科夫外,还重点写了别里科夫的恋爱风波。 主要有三个情节: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正面交锋。在这些事件中,别里科夫在神态、语言、心理方面有什么表现?根据这些表现进一步体会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

鉴赏人物形象:别里科夫

4、试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夸张人物的作用。一个中学的普通教师居然“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

③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④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5、本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1)个人角度:别里科夫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在政治上成为反动政府的卫道士;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入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的死去。

(2)社会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6、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

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破除迷信,反对盲从,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环节四:当堂测试

《学习指导》12页尝试运用题

环节五:总结反思

请同学们总结好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好课堂笔记。

作业:《学习指导》活页配套练习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