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小故事100字 关于尊重老师的小故事

尊师小故事100字 关于尊重老师的小故事

(一)当老师

话说古时某朝有位将军,这一年,将军最小的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于是和手下说起了给孩子请老师的事情,手下见这是个巴结将军的好机会,便纷纷举荐。

当时有个姓沈的孝廉因科举不第便在京中逗留了下来,在书馆谋了个差事。听说将军给孩子招聘老师后,便委托担任侍郎的座师把自己推荐了上去。

沈孝廉的座师在朝中为官多年,是举朝上下公认的儒学大家。

将军接到他的举荐后,便问他:“先生你也是学识渊博之人,你举荐的人想必也是学富五车之人,这个我倒是不担心。只是犬子年幼,这是他的第一个老师,品行应该放在第一位,不知你说的这人品行如何?”

侍郎回道:“我看他颇有儒者风范,品行方面你尽管放心,老夫可为他担保。”

将军听完侍郎的话,便决定聘请沈孝廉当儿子的老师。

侍郎把此事告诉沈孝廉后,沈孝廉自然是高兴万分,侍郎又多叮咛了他几句:“进到将军府上后,你可得小心从事,要是干得好能得将军的欣赏,前途不可限量。”

沈孝廉谋得这个差事自然是对侍郎感激万分, 对侍郎的话也是言听计从,听了侍郎的教诲,沈孝廉点头不迭。

(二)规矩多

将军为儿子寻得良师后自然是十分高兴,大年初一,将军派遣手下拿着请柬把沈孝廉请到府上。

沈孝廉来到府上后,将军竟然亲自在中堂迎接,这显然是给足了沈孝廉面子,也说明将军对孩子的老师是非常看重的。

把沈孝廉请到中堂朝南坐下后,将军的儿子穿着盛服行了拜师礼。礼毕,将军下令开宴并亲自作陪,好不隆重!

公子当时年仅六岁,尚处于启蒙阶段,教的知识也不过是识字而已,但是为了儿子的学习是煞费苦心,专门配备了四个仆人八个男童。

第二天早上洗漱时,沈孝廉刚起床,只见四个仆人待在屋子里:一个人跪在地上用脑袋顶着盆,一个人拿着漱具,一个人拿着镜子,一个人拿着香皂。

沈孝廉不明就里,就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四人齐声回答道:“伺候先生洗漱。”

沈孝廉听四人说完,顿时惊出了一身汗,不就是洗个脸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

沈孝廉没见过这等场面,赶紧对跪在地上的仆人说道:“你脑袋顶着脸盆不累吗?把脸盆放到架子上吧,不然把你的衣服都弄湿了!”

仆人听了沈孝廉的话,没有起身只是说道:“先生有所不知,将军每日洗漱都是如此,我等按照将军之命前来伺候先生,要是不这样,将军知道后会重重责罚我等。”

“将军要是责罚你们,你们就说是我要你们这样做的,快快把它放到架子上吧!”

仆人不敢违命只好把脸盆放到了架子上,沈孝廉这才开始洗漱。

这时,将军来了,见仆人没有顶着脸盆,顿时大怒,朝着身后的护卫点了一下头,护卫立刻上前把仆人带了下去。

沈孝廉不解其意,正要开口,却见刚才的护卫已经转身回来,只不过他的手里多了一样东西。

沈孝廉仔细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原来是仆人的脑袋!

将军见沈孝廉似乎是被吓住了,淡然一笑说道:“先生不必害怕,我是军人出身,对待不听命令之人就是依照军法从事。”

沈孝廉听后,这将军府的规矩也太大了吧,我以后可得小心从事!

一天,将军和沈孝廉共进午餐,因米饭没有收拾干净,出现了几粒带皮的大米,沈孝廉就把它拣了出来,将军看见后,又朝着身后的护卫点了一下头,不久之后,厨子的脑袋被拿了上来。

沈孝廉又是大吃一惊,见将军谈笑自若,不得不勉强承欢。

(三)出门难

一个月以后,大将军奉命西征,临行前,将军对沈孝廉说:“先生的品行我十分佩服。今天我奉命出征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犬子我就托付给你了,先生尽管严厉教诲,不可让他逞小主人的威风。日后我凯旋,必定厚报先生!”

大将军走后,一天沈孝廉欲外出访友,走到门口时,看守把他拦了下来,说道:“想必先生还不知道这府上的规矩,府上出入均有记载,将军在的时候,先生足不出户,将军刚走先生就外出,将来恐怕将军责怪,望先生体谅!”

沈孝廉知道将军治家严厉,只好转身回去了。

第二年,沈孝廉要参加会试,也被看门得以同样的理由阻止了,沈孝廉愤怒之下就要辞职,奈何想到将军临别时的话,就忍了下来。

门虽不能出,但沈孝廉的待遇却一点也不抵,衣服穿戴四季如新,吃饭顿顿不重样,苦闷时便有人安排唱戏的上门演出,除了行动不自由外,也算是神仙生活了。

转眼时间三年已过,三年中,沈孝廉往家中写了不少书信,谁知却是一份回信也没收到,沈孝廉对父母妻儿的挂念甚为强烈。

万般无奈之下,沈孝廉给将军写了一封信,不久之后收到回信说:战事不久就将结束,待回家后再做商议。

半年之后,将军得胜回还,将军一回到府上就先向沈孝廉称谢,这种情形之下,沈孝廉也不好意思贸然开口致辞了。

(四)儿子也一样

一天,沈孝廉闲来无事就来到了府中的假山旁,忽然一阵哭声传进了耳朵里,沈孝廉就问仆人:“这哭声是哪里来的?”

“将军回府后,正在厅上对部下的功过进行赏罚,想必那哭声是有过失的人传出来的。”

“咱们去看看怎么样?”

仆人不敢违背沈孝廉的意思,于是两人悄悄地溜到了后厅。

只见大将军在厅中正坐,两旁都是手执刀剑的军士,一众军官在厅外候立。叫到谁的名字便有人上前,或有人因战功卓著升官,或有人因贪生怕死被军法论处。只是将军军法甚为严厉,受处罚的人占到了三分之二,不是砍头就是打板子,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沈孝廉一介书生看到这种情况竟然吓得晕倒在地。大将军听到后,起身来到屏风前,只见沈孝廉躺在地上,便赶紧叫人将他扶回了房间。

不久之后,沈孝廉醒了过来,将军问他:“这是什么情况?先生怎么会出现在厅里?”

沈孝廉不敢据实相告,觉得公子再怎么说也是将军的儿子,即使偶尔犯错将军也不至于责罚,于是就撒谎说是公子告诉他的。

将军听后起身离去。不久,一个仆人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沈孝廉的房间里,说道:“先生,大事不好了,将军正在惩罚公子,你快快去看看吧,去得迟了,公子就没命了。”

沈孝廉听完,顿时大惊失色,说话也结巴起来了:“我又不能去内室,怎么救公子?”

“你可以叫下人去内室,告诉将军说先生叫公子有事,将军就会放了公子。”

沈孝廉依言行事,不久之后,遍体鳞伤的公子被带到了沈孝廉的房间,沈孝廉见了,羞愧难当,对着公子连赔不是,因怕公子回去后将军继续责罚他,于是当晚沈孝廉就把公子留到了他的房间里。

(五)回乡

几个月后的一天,趁将军高兴,沈孝廉把要回家看看的想法说了出来,本以为将军不肯放他走,谁知将军却伸出了大拇指,笑着说道:“你这是孝行,我怎么能阻止呢?”

于是,第二天将军摆酒为沈孝廉饯行,酒席过后,将军要亲自送沈孝廉出城,沈孝廉坚决不让,只好让公子代劳。

来到门口,只见浩浩荡荡十几辆车子,仆人、军士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人,况且这些人不是来送行的,只是一同和沈孝廉回乡的!

沈孝廉一脸惊奇,就问仆人:“我就是一肩行礼,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人马?”

仆人没有作声,却从身上拿出一张单子,上面记录着随车物品,原来都是沈孝廉在将军府上平时生活用得着的东西,还有一些将军带给他父母妻儿的礼物。

沈孝廉惊奇地问道:“这些都是将军家里的东西,我拿回去干什么?”

“大将军怕先生思念旧物,就把这些东西都送给您了。”

听了仆人的话,沈孝廉真是百感交集。

抵达家乡后,只见原先的破砖烂瓦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很大的宅院。

沈孝廉疑心走错了家门,邻居们却对他说:“到了家门口怎么还不进去?”

“这不是我家呀!”

“这就是你家,这些房子都是你派人修的。”

沈孝廉到了家中,只见仆从如云,已经全然没有了原来的寒酸之气,沈孝廉十分纳闷,就问父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亲也是非常纳闷地看着他,问道:“这些都是你做的事情呀,你怎么会不知道?有一年有个老头来到咱家对我说是奉命改造房子,我以为是你安排的也就没有多想,就让他们把房子改造了。后来又送来了若干仆人,还有一些生活用具。再后来又有人说你和将军西征有功,被推举为县令,老夫也得到了恩典。”

沈孝廉这时也想到了是将军所为,对将军自然是感激不尽!随后便写信感激大将军,谁知杳无音信。

沈孝廉想到大将军权势过剩,恐仇家过多,于是便以有病为由坚决辞掉了将军为他安排的官身。

几年过后,沈孝廉听说将军惹恼了皇上被革职拿问。路过苏州地界时,沈孝廉买通官员见到了将军,感激将军的恩遇,将军见生还无望,便请沈孝廉将来有机会能搭救一下公子,沈孝廉一口答应。

没过多久,将军被处以死刑,成年男子全部充军边疆。唯有公子因年幼而躲过一劫,沈孝廉听说后,悲痛万分。

不久之后,一天夜里,有两个乞丐模样的人上门求见沈孝廉,沈孝廉出门见得两人,大惊,原来正是在将军府上伺候他的仆人和公子。

沈孝廉感恩于将军,不久就把仆人遣散了,变卖家产后找了个地方隐居了起来,总算给将军留了个后代。

读完这个故事,有一点体会特别深,那就是古人的“尊师尊敬”观念。将军此人不管是对待家人还是自己的手下,就连亲儿子犯了错误都是军法从事,唯独对沈孝廉是礼敬有加,可见在古人看来,“老师”不仅仅是个称谓,是个职业,更是一种“礼”的表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对“老师”充满敬意,可谓难得!

根据《客窗闲话》改编,文中人物及故事情节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