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840~1911不平等条约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840~1911不平等条约

1840-1911年期间,满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如下32个:

1、《中俄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签订

2、《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订

3、《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订

4、《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订

5、《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订

6、《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订

7、《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订

8、《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订

9、《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5月7日签订

10、《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签订

11、《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

12、《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签订

13、《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签订

14、《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签订,1893年12月5日补充修订

15、《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签订

16、《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签订

17、《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签订

18、《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签订

19、《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签订

20、《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签订

21、《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签订

22、《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

23、《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签订

24、《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签订

25、《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签订

26、《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签订

27、《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签订

28、《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签订

29、《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签订

30、《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签订

31、《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签订

32、《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签订

一:《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中签订。《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中国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虎门条约》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对国际惯例和己方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初双方达成海关税则,7月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概图

三:《望厦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1842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1843年5月,美国政府派顾盛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1844年2月,顾盛到达澳门。1844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7月3日,双方正式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与《海关税则》,因签约地在澳门望厦村,所以又称《望厦条约》。

望夏条约

望厦条约

四:《黄埔条约》

在鸦片战争前,法国的对华贸易数量不大,远在英美之下。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看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便起而效尤。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萼尼来到澳门,并开来8艘兵船,以显示其武力。10月1日起,拉萼尼与清朝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举行会谈,拉萼尼在研究了中英、中美条约的基础上,采取恫吓和讹诈等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10月24日,受胁迫的清钦差大臣耆英和法国公使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该条约在黄埔签订,亦称《黄埔条约》。

五:《瑷珲条约》

1847年,俄军进占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而清朝北部边疆的人竟一直茫然不知。1857年,英法联军侵华。在清政府焦头烂额之际,俄国趁虚而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该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60万呀,我的同胞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六:《天津条约》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图

七:《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庭皇宫。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䜣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吓破了胆的奕訢,慌忙表示接受。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刚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䜣提交了一份俄清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条件。清政府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1月8日,咸丰皇帝下谕准许奕䜣签字。14日,奕䜣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八:《马关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可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染指台湾和朝鲜,并取得一定进展,而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日本的野心变成现实。这里也就是和小日本第一次较量以失败告终

九:《中俄密约》:

李鸿章大人

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的不平等的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的不平等的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全约共六条,内容是: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非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为使俄国便于运输部队,中国允于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此合同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根据《密约》第四条,同年9月8日由中国驻德、俄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合同规定成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其章程照俄国铁路公司常规办理。至此,俄国获得了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密约》的签订和筑路权的攫取,为沙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各种方便,大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争夺霸权的地位。

十:《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洋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十一:《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该条约第五条规定:俄国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许,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部份之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俄国政府又将该租界疆域内所造有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转移让于日本政府。第六条规定:俄国政府允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以及在该处铁道内附属之一切煤矿,或为铁道利益起见允许经营之一切煤矿,不受补偿,且以清政府允许者,均移让于日本政府。根据这些规定,日本于1905年11月2日,任命外相小村寿太郎为全权大使前来北京,同清政府会谈。清政府也任命庆亲王奕劻、外务部尚书瞿鸿禨及直隶总督袁世凯为全权代表。双方经过近五个星期的谈判,于12月22日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十二:《满洲里界约》

就在大清灭亡两个月前,曾经与俄国签订了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与俄罗斯毗连的水界和陆界,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和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划定的。但随着沙俄侵略势力的扩张,这一带界务纠纷日渐增多,俄国人非法越界侵占中国领土的事件屡有发生。清政府为防止沙俄扩大侵略,于1909年由清朝外务部照会沙俄政府,提议双方派员会勘边界,1910年4月,沙俄同意清政府的建议。1910年5月,清政府命黑龙江呼伦道宋小濂为勘界委员,与沙俄勘界委员儒达诺夫在满洲里举行会议。此次会议历经3个月,会谈10余次,决定先勘水界后勘陆界。满洲里一带的水陆国界,由于中俄双方长期未予会勘,水路国界河身淤积,港汊纷歧;陆路国界,界点毁失,界线不清,而且旧约条文简略,又无当时图籍可凭。这些客观因素成了沙俄任意侵占中国领土的借口。对水路,俄方舍条约不据,硬说历史上河流曾改道西移,强指右岸河汊为额尔古纳河旧河道,并欲将靠近中国岸边许多河中洲渚划入俄境。会勘陆路界址时,俄方往往远离历史上习惯的边界线,而深入中国境内十数里或数十里寻找边界点,牵强附会指某地为旧约所定的界点,并以武力恐吓要挟,迫使中方认可。宋小濂据理驳斥,并向俄方的武力威胁提出抗议。但中国政府对沙俄的侵占意图,一味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唯恐交涉破裂。1911年5月,中方派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会勘边界大臣,与俄方代表菩提罗夫在齐齐哈尔进行谈判。会议之前,沙俄在满洲里边界附近多次增兵,进行武力威胁。会议中,俄方要求将满洲里划归俄国,周树模据理力争,坚决不让。俄方又提出清政府应在水陆两界其他地方作出让步,作为俄国不侵占满洲里的交换条件。12月20日,周树模被迫同俄方签订了《满洲里界约》。此时,辛亥革命已爆发,清朝覆灭在即,沙俄有鉴于此,遂照会中国外务部,以该界约“无须由两国政府批准,政府视为完全了结”。《满洲里界约》 。

满洲里界约分界线路图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大清王朝彻底灭亡了。小溥仪从登基到下台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切就都结束了。

清末时局图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