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发动匈奴战争的积极影响 汉武帝战胜匈奴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发动匈奴战争的积极影响 汉武帝战胜匈奴的根本原因

网友提问:

汉武帝消灭匈奴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优质回答: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汉武帝击灭匈奴的动机是确保汉朝边境稳定,大汉子民活的有尊严,大汉疆域能再次扩大!至于个人成就与威望,那是附带赠送的,不是汉武帝发动战争的目的!

经济的终极手段是政治,政治的终极手段是战争。匈奴为了获得盐铁金银补给,不断的抢掠汉民,屠杀汉民。匈奴为了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强娶大汉公主,胁迫汉朝屈服。最后匈奴年年攻击汉朝,想在武力上使汉朝臣服,想要啥,汉朝就得给啥,不给就抢就打!

一山不容二虎,大汉与匈奴是一对敌人,不击灭匈奴,则大汉永远无法恢复大秦的荣耀。昔日大秦帝国北击匈奴,使得匈奴二十年不敢南下。而大汉取代大秦成为天下共主,如果不能打败匈奴,何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匈奴残暴而贪婪,如果汉朝总是退让,则会失去天下民心,更可能失去万里江山。如果汉朝能击败匈奴再经营西域,那么大汉江山当百年稳固,千年威武!

正是基于以上国家利益,汉武帝才穷兵黩武对匈奴穷追猛打,那怕把大汉帝国打得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也要实现国家战略:匈奴臣服汉朝了,和平持续百年,汉人有尊严了!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愿意将汉武帝看做是一个穷兵黩武浪费民脂民膏的皇帝,并将汉武帝后期民生的萧条与他初即位的富庶作对比,而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征伐匈奴。那么,汉武帝征伐匈奴,算不算穷兵黩武呢?

??图/汉武帝像

和亲难成

在汉武帝大规模攻打匈奴之前,由于白登之围刘邦被困的经历,汉对匈奴一向采取和亲忍耐的态度,即使冒顿单于曾对吕后横加侮辱,表示要娶其为妻,吕后也只是忍耐以年老色衰不能侍奉推脱。所以,从刘邦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奉行和亲策略。

但即使这样,匈奴还是会不时“造访”塞内,仅在汉文帝时期,匈奴就曾三次大规模侵入塞内,如汉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攻入塞内,大肆烧杀抢掠,甚至到达汉帝国在长安附近的离宫甘泉宫。而汉帝国对此并没有很好的策略。

??图/汉匈奴对峙形势图

时机成熟

汉武帝继位时,汉帝国已经建立七十年,早已经从疲敝中恢复过来,“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钱多到仓库中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且汉帝国朝廷上下清晰知道和亲的局面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汉武帝的建元六年,匈奴派遣使者前来和亲,汉武帝那时尚未亲政,那时就已经有大臣表示“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不如勿许”,汉朝和匈奴和亲最多只能维持几年就告破灭,不如兴兵进讨。可以说,到汉武帝继位时,汉帝国对匈奴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图/对匈战争功臣霍去病雕像

巨大战果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开始,到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于匈奴全军覆没,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战争。虽然也有失败,但可以说给了匈奴这种结构松散的草原帝国沉重的打击。最后形成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至此之后一直到西汉灭亡,匈奴再也没有能成为汉帝国的心腹大患。

所以汉武帝征伐匈奴的决策本身绝对不是穷兵黩武,导致后来情况很多是方式的问题。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以汉武帝之雄杰,武帝要想建立丰功伟业,扫灭匈奴就在这计划之中。一个敢于作为的皇帝,就不会甘心饱受异族的长年欺凌。一个伤口愈合不了,时常在淌血,时常以疼痛折磨着,而匈奴就是那个不会愈合的伤口,时常折磨着大汉帝国。太祖刘邦给了我们民族一个名字——汉。而武帝刘彻则赋予汉族尊严和力量。而汉武帝消灭匈奴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匈奴是最先给一个新生王朝屈辱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匈奴趁乱夺取河南地区(在今天的内蒙地区)。而公元前201年,也就是高祖六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叛乱,企图攻打太原。这就是匈奴的贪心,侵略永远不会满足。

高祖刘邦奋起反抗,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奋起反抗,起初有小胜,而后中匈奴诱兵之计。可见匈奴并不是我们眼中四肢发达,也是粗中有细。刘邦与其先头部队太过于深入,以至于被匈奴重兵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正值北方寒冬天气,汉军士兵冻死冻伤的不胜其数,而匈奴也打算这样困死汉军。而后太祖听取陈平的建议,以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当时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

枕边风如蜜,于是冒顿单于退兵,但是汉朝开放北方关市与匈奴通商,每年向匈奴进贡,挑选宗室女子作为和亲公主,送与匈奴。这种情况持续到了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这与近代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有什么不同,丧权辱国。汉朝初定,国力衰微。武帝时期,国立相对强盛,怎么能不报白登之仇,一雪前耻。汉族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民族。

国力强盛,可与之一战

永远记着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汉朝初期,天下初定。有许多隐患威胁着新生帝国的生存。汉朝初期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先不说高祖时期的异性诸侯王叛乱,严重威胁了国家的发展。而后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自己家的人也造反,北有匈奴威胁,南有百越之地虎视眈眈,一个帝国可谓内忧外患。若不是,文帝和景帝的文景之治让国家积蓄了平定四方的资本,让汉武帝可以打得起富裕仗,击退匈奴谈何容易。

从马邑之战(公元前133年)开始汉朝结束对匈奴屈辱求和,正式对匈奴宣战,从中涌现出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批优秀将领。匈奴也心有不甘,屡次侵扰边境杀害边民,经过一系列战争,使匈奴远遁漠北,漠南再无胡庭。对付侵略者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战争,消灭其有生力量,迫使其求和。

浮人结语

中国是一个修长城的国家,一个修长城的民族,是不会侵略别国,但是当面对异族侵略,中国也会狠狠地自卫反击,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武帝刘彻,生逢其时,雄才大略。是他赋予一个民族尊严和力量。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汉武帝为何启动汉匈百年大战的大幕,非要消灭匈奴的真正动机,历来有很多说法,“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说法有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说法有之……其实,汉武帝在55岁那年已明确指出自己消灭匈奴的动机。

1、汉武帝:我是在学齐襄公的春秋大义

用汉武帝自己的说法,启动汉匈百年大战不过是在向齐襄公学习,“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这番话是太初四年也就是汉武帝55岁时所说。当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已攻破大宛,杀了大宛王凯旋。

在这段话中,汉武帝提到了三段往事,分别是“高皇帝平城留恨”、“高后被匈奴单于写信戏弄”、“齐襄公报九世之仇”。

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汉国初立,刘邦曾与匈奴有过一战,单于冒顿设计,引汉军深入大漠,在平城以40万精锐骑兵,围困刘邦于白登山7天。最终,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以重礼贿于阏氏,才得以脱身。随后又采用娄敬的策略,与匈奴和亲结盟。

高后指吕太后。这里是说刘邦死后,冒顿曾写信给吕太后“求婚”。大意是你丈夫死了,空闺难守,我们孤男寡女可结成一家,这是多快乐的事啊!吕太后则回信说我是老太婆了,无法亲自侍奉正值盛年的大单于,特献美女30名、锦帛10万匹,精米80万斛,美酒百石,请大单于笑纳。

齐襄公报九世仇是说,齐哀公当政齐国时,周天子听信纪侯诽谤,用大鼎把齐哀公煮死。而齐襄公继位后伐纪,纪国被灭。《春秋公羊传》称到齐襄公已过去九世,“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九世仇也能报了吗?当然,即使百世的仇也能报。

汉武帝认为自己应该学习齐襄公报九世之仇的“春秋大之”,为汉高祖刘邦、吕太后一血前仇。在汉武帝眼里,匈奴所带给汉朝的是国耻也是家仇,不能不报。

2、匈奴已成了汉朝叛将的联军

匈奴崛起正逢秦末战乱,秦国长城防线瓦解,一统大漠的单于冒顿拥有“控弦之士30余万”,有拉弓射箭的骑兵部队30余万人。强大的匈奴成了汉朝叛将的联军,先是韩王信因担心被刘邦诛杀,在马邑投降匈奴,与匈奴联军共同攻打太原。

正是为了征讨韩王信,才有了刘邦平城被围困、被迫与匈奴和亲的后事。后来,汉将陈豨谋反,又投奔匈奴,与韩王信合谋侵犯代郡、雁门和云中郡等。燕王卢绾造反也是这个路数,侵犯上谷以东。史载,因不断有汉将投降,匈奴与叛将、叛军联合常对汉朝进行侵扰、劫夺军事行动。

刘邦立国后,为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固,剪除非刘姓王,对功臣大开杀戒。诸多开国汉将走投无路中,只好纷纷投奔匈奴。这些人借助匈奴的力量向刘邦讨要说法,匈奴自然也乐意借机劫掠一番,发一笔横财。

更重要的是,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赵王刘遂曾暗中与匈奴联络,与匈奴达成联军作战的计划,只是因为后来汉军迅速攻破赵国,匈奴的入侵计划才没能实施。

试想:在汉朝的身边始终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不仅要和亲、送礼,还要小心提防时不时会有人去反叛投奔,并借助匈奴的军队回来侵扰、劫夺,汉武帝如何能容忍?

3、匈奴傲慢无礼、反复无常是汉朝心头之患

按照最初的想法,汉匈和亲、成为兄弟之国,两国至少应该和睦相处,但事实完全相反。逐草而居,游牧为生的匈奴更习惯掠夺农耕民族,这是他们的天性。从汉高祖开始,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每年都要奉送给棉、缯、酒、米。

而“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在汉朝人眼里,匈奴毫无信义可言,盟约等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是“一头养不熟的狗”。除了动不动以武力威胁,一言不合就出兵犯边之外,匈奴还十分傲慢无礼。

汉文帝时,匈奴借投降汉使中行说的嘴称:“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当?”唉!你们这些有土石房子可住的汉人,别啰嗦了,喋喋不休有什么用,以为戴上帽子就了不起吗?

还对汉朝使者说:“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别废话,想着你们汉朝送给匈奴的缯絮米蘖,一定要量足、质好就可以了,何必多说?供上来的东西要数量够、质量好,如果达不到标准,很粗劣,庄稼成熟时,就等着匈奴骑马冲杀践踏那些成熟待收的庄稼吧。”

4、吕太后、汉文帝都曾想对匈奴开战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直到汉武帝时,汉朝才敢对匈奴说“不”,其实并非如此。刘邦平城留恨,至死没敢再动刀兵。刘邦死后,单于冒顿给吕太后写了具有挑衅、戏弄意味的那封信,吕太后读后大怒,计划发兵攻打匈奴。

当时的汉朝国力仍十分虚弱,大臣上朝所驾车马,竟找不到4匹同样毛色的马来。因此众将劝说:“当初,凭着高帝的武功和胆识,尚且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如今谁具备高帝的雄才大略?”吕太后斟酌再三,只好咽下被戏弄的苦果,放弃开战打算,与匈奴和亲。

汉文帝时,汉朝国力已全面恢复,汉朝也曾计划对匈奴开战。汉文帝即位的次年,单于冒顿写来一封信,大意内容如下:

匈奴右贤王受汉将侮辱,与汉军开战,匈奴与汉朝亲密关系被损害。匈奴派使者入长安送信说明情况被扣留,汉使也不来匈奴。我惩罚右贤王,让他攻打月氏,灭了月氏,把反抗的人全部杀死,降服了百姓。还平定楼兰、乌孙等26个国家。大漠所有善于弯弓射箭的人已成一家。北方安定,我们愿意和汉朝停战,恢复条约,世代和平安乐。我们派全都送来书信,献骆驼一匹、战马二匹、驾车之马八匹。皇帝如果不希望匈奴靠近汉朝边塞,我就让兵士和百姓远离。使者到达后,请即刻让他回来复命。

这封写得绵里藏刀,看似恭敬实则杀机暗伏。果然,汉文帝也读出了这封信背后的潜台词。匈奴使者的信送到后,汉文帝让大臣商议是开战,还是继续和亲。

最终,汉文帝和大臣们认为:“匈奴刚打败月氏,士气正旺盛,我们再起不能开战。况且侥幸得胜,得到的都是低洼的盐碱地,无法耕种和居住。因此只有和亲对我们是有利的。”汉朝答应了匈奴的请求。

在汉文帝十四年,面对匈奴的侵扰、劫夺,汉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做将军,动用千辆兵车、10万骑兵驻守长安。还任命卢卿、魏遬、周灶、张相如做大将军,董赤做前将军准备发兵攻打匈奴。最终,双方以和亲结束对峙。

在汉文帝后元四年,军臣单于主动断绝和亲,派出3万骑兵大举侵扰、劫夺上郡和云中郡。汉文帝派张武等人驻军北地、句注,飞口。又令周亚夫等人率兵驻守长安细柳、棘门、霸上。数月后汉朝大军来到边境,匈奴却远远离开,两军大战再次作罢。

汉武帝肯定是熟知这些历史事件的,也深知匈奴外患不除,汉朝子孙后代将一直遭受边疆威胁的局面。与其一味和亲、示好,不如痛下决心,全面剪除大患。所以,王恢提出马邑之谋后,汉武帝终于下定开战的决心。

卫青、李广、霍去病、窦宪、陈汤……于是,一颗颗璀璨的汉朝将星横空出世,留下一页页令后世追忆、仰望的历史故事。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