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能带给人们什么 诗歌能给人带来什么

诗歌能带给人们什么 诗歌能给人带来什么

网友提问:

诗歌能带给人们什么?

优质回答:

诗歌能带给人们什么?

诗歌能让人愉悦心情,能让人感悟人生,能让人陶冶情操,让人对人生有所追求和期待,同时,诗歌也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点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更主要的是,也能证明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诗篇。

其他网友回答

只有诗歌,人是活不下去的;没有诗歌,人是活不出质量的,我们的肉体也许不需要诗歌,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需要。

诗歌对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没有直接的作用,但诗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作用。你的问题代表着部分功利心很强的纯粹的物质主义者的困惑,就诗歌的作用,野狐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对你有点作用,也期盼更多师友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诗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可以断言,在没有文字之前就产生了诗歌,诗歌是上古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为实际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艺术。鲁迅说最早的诗歌是:“杭育,杭育”,这是很有道理的。最早的诗歌就是“号子”,她的作用就是统一动作,团结众力,共同完成狩猎、战斗、劳动、祭祀等活动。在生产能力极其底下的原始社会生活中,诗歌有着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人相信诗有极大的用处,能够“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至少诗歌可以“言志”,当世俗的言语难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的时候,诗歌就出现了,海德格尔说:“诗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神秘”,诗歌最接近神和真理,这是诗歌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上的“用处”,她和GTP没关系。

兴观群怨

从个体层面来说诗歌可以言志抒情,从社会层面来看诗歌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前人解释为:“引譬连类”,“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诗歌这一作用在原始部落体现尤为突出,后世军队中鼓舞士气的军歌就很具体地体现着诗歌“兴”的作用,从《诗经 无依》到《敕勒川》,一直到抗战时期的很多战歌,无一不是如此。

“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意思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统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政治的得失。

周代朝廷设采诗官,汉代有乐府,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民歌来了解民情,同时也用改良的民歌来教化百姓。当然后世也可以通过各朝代的诗歌去更深刻的了解那个时代,以补历史的不足。“汉魏风骨”、“盛唐气象”,我们从那个时代的诗歌中领略到的,要比历史给予我们的更为真切吧,除非你不读诗。

现在,我们诗坛出现的“梨花体”、“乌青体”、“屎尿诗”等,也会让我们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领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诗歌“观”的作用在此也有所发挥吧。

“群”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团结共进。具体情形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看看各国运动员在集体竞技之前唱国歌的情形,对诗歌“群”的作用就会理解了。

“怨”,孔安国注“刺上政”,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古代的民歌在这一点非常突出,现代的城市歌谣也有这样的作用,从广义讲,现代的顺口溜也算是一种诗歌。

诗歌的兴观群怨常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某一个方面更为突出一些罢了。

学习诗歌的好处

一学习诗歌是掌握语言的有效途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通过诗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诗歌需要想象联想,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诗歌有很多技巧,又以抒情为主,学习诗歌,有助于孩子智商情商的提高。

二学习诗歌是文化继承的一部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部中国诗歌史,几乎也就是中国史了,历史知识,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在古典诗歌中都有体现。学生如能系统的学习诗歌,他的人文素养必然会很高。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长相我们无法改变,但气质可以培养。学习诗歌可以让自己变得有灵气,改变自己的形象。罗隐、温庭筠都长得很丑,提到他们,我们总是感到他们是美好的、可爱的,那是因为他们的诗词美,不只是后世才有如此感觉,就是同时代的人,也因他们的才情乐于亲近他们,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诗歌总的来说是和真善美在一起,一个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一定不坏,就是坏,他也必定会有底线,因为诗歌有一种向善、向美的力量。

四灵魂的需要

诗歌是精神文化产品,她可以完善我们的灵魂。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为何会有很多人幸福感很差,这是因为人除过物质的需求,还有着精神的需求,不少人精神家园荒芜了。

多读一点古今经典的诗歌,这对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是绝对有好处的。

诗歌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吧,野狐概括列举这几点,算是抛砖引玉吧。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没有了诗,我们怕是只有苟且的活着了吧,愿我们都能诗意的栖居。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需要对以上论述进行补充说明。其一,情感的共鸣需要情感的理解作为基础,但理解只是产生共鸣的第二步,第一步应当是读者过去的经验、知识、体会等人生积淀。人生积淀为情感理解提供了支持,情感理解最终产生了情感共鸣的结果。其二,情感理解和情感共鸣的产生是极其短暂的过程,以至于我们经常认为这两个过程是同时产生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其三,情感的唤起应当包含两个对立的部分,即积极的情感唤起与消极的情感的情感唤起。前者较为常见,后者不常见,确时有发生。我们在读一首诗时,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产生愤怒等消极情绪(不包含思想主题腐坏,内容低劣的“伪诗”)。这是诗的消极意义,却难以避免。

诗对群体而言,或者说对于社会、国家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诗应当表现一个时代的鲜明的特色,是一段历史高度的浓缩概括以至升华。曾有人说过,“诗是文明的灵魂和法官”。诗人在诗中应当包含对自身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类意识。特别是在今天一些宗教冲突、民族对立、硝烟密布的地方,诗往往能成为人类面对战争、面对生命和死亡作出最后选择时的精神遗言。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诗的净化作用”,它让人们忘记害怕,愤怒和忧伤,唤起美好的情感,心灵归于平静,灵魂得到净化。这种净化作品并非一个人所享有,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一种坚实的可能。

然而,诗中总是或多或少包含一些普世价值,它们并非为一个时代所特有。因为在诗的世界、在诗的时空隧道里,不论文明形态之间有多少差异,人类仍然保持着其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共同价值。对于时代与生存的诉求,对于生命与光明的渴望,对于野蛮与欺压的鞭鞑等等主题,在各种环境下都是永恒不变的。诗的这种价值能跨越时间、空间、消除一切差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诗不仅仅时代的表达,更是全人类的表达,涵盖过去、现在、以至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诗歌不是所谓业内少数人的玩偶,诗歌是人民大众的文学,诗歌在带给人民大众语言艺术(语言美),营造诗意境界(意境美)的同时,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催人奋进。

其他网友回答

带来了灵魂的净化

带来了沧海桑田的迥响

带来了同频共振

带来了喜怒哀乐的释放

带来了天地与人的和谐

带来了启迪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