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为什么叫八贤王 如果雍正没有继位,而是八贤王,清朝的命运会是怎样呢?

胤禩为什么叫八贤王 如果雍正没有继位,而是八贤王,清朝的命运会是怎样呢?

网友提问:

八皇子胤禩被称为“八贤王”,为何康熙却选择了雍正继位?

优质回答:

对于“八贤王”这个定义,康熙帝早就看透了,其他人还蒙在鼓里,我的看法是出乎意料的,“佟国维”的做法更是自取灭亡,这“贤”来自于虚荣。

都是康熙帝的一个种子,可是“地”不行,八阿哥胤禩的母亲出身低下,他不服,他要改变命运,要与其他的兄弟们比个高低,比个你死我活,这就产生了“九王夺嫡”的格局。

八阿哥胤禩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福晋的娘家,八阿哥胤禩的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更是满洲贵族的格格,这是一位在满清王朝响当当的人物,就此;胤禩人脉大起。

康熙帝眼里的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一次又一次自毁前程

第一次:

热河木兰秋狝,太子胤礽的那个假“调兵符”虽然是十四阿哥胤禵干的,就是八阿哥胤禩打的掩护是为幕后黑手操纵坑害太子胤礽。

第二次:

八阿哥胤禩分管户部,那么户部的银子被官员借走不还,不去积极追缴,反而敲边鼓、背后打冷枪。

第三次:

康熙帝废太子胤礽后,旨意说公推新太子,八阿哥胤禩发动了人海战术,大搞串联,大有不拿下储君之位誓不罢休的势头,吓坏了康熙帝,相当于一场宫廷政变。

第四次:

刑部买卖人命大案,八阿哥胤禩用非正常手段套取口供,使太子胤礽牵连其中,并连夜闯宫门私密向康熙帝打小报告就是让康熙帝知道他掌握了太子的短处,要挟天子。

第五次:

下大力气收买任伯安,企图掌握所谓的“百官行述”,以要挟百官助他谋取储君位置,没得逞利用十四阿哥胤禵上折子围攻四阿哥胤禛私自销毁他垂诞已久的百官行述。

第六次:

康熙帝寿诞之日,调换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敬送礼物,给康熙帝送上一只“死鹰”嫁祸十四阿哥胤禵,为此,康熙帝说:人在做天在看!

康熙帝确认胤禩无缘储君

康熙帝对八阿哥胤禩的定位评语:小人一个,偷鸡摸狗之事干遍,胸无大志,结党营私之徒,典型的阴谋家,不可大用。

纵观八阿哥胤禩的一系列做法早就被那古怪精灵的康熙帝看的一清二楚,虽然康熙帝是以孝治天下,可不能不多想储君的德性,祖宗的江山社稷若交到八阿哥胤禩这样的人手里,康熙帝是坚决不会的。他明明知道在康熙帝的后期朝廷出现了好多弊病,比如吏治腐败、诉讼不公、税制改革、库银不足等等需要一位刚强的汉子,那就是雍正帝。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此文章只代表本人观点!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评论、留言、互动!

其他网友回答

在康熙后期的九子夺嫡中,老八胤禩颇有才干,素有“八贤王”之称,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四皇子胤禛。究其原因,主要是胤禩前期锋芒毕露,表现地过于积极,引发了康熙的反感。

康熙共生育了三十五个儿子,除去夭折的尚有二十四人。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后,几个才能卓越的儿子竞相觊觎皇位,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势力,进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史称九子夺嫡。

九为皇子分为四个派系,分别为皇长子党、皇太子党、皇八子党和皇四子党,其中又以皇八子党的势力最大,原本也是最有希望获胜的。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皇八子党积极网络各方势力,一时间颇为瞩目。八子党以老八胤禩为核心,另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和皇十四子胤祯,同时又得到了朝中大臣佟国维、阿灵布、鄂伦岱、揆叙、王鸿旭等人的支持。

胤禩这个人是很有才干的,而且待人谦和,总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然而,他却并未能看透康熙的心思。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后,一直觉得胤礽并非无可救药之徒,还是想给他翻然悔过的机会。特别是看到皇长子胤禔提议诛杀胤礽后,更为厌恶皇子间的党争。

而胤禩错就错在,前面皇长子胤禔已经触怒康熙,自己还不知收敛,竟网络党羽,企图夺取太子之位。论能力,胤禩绝对具备为君的资格,但论人品,康熙却瞧不上他。正因如此,康熙才责骂胤禩,并将其交与议政处审理。

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十月初四,胤禩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到第二年三月初十,康熙再次立胤礽为太子,决定给他悔过自新的机会。不过,胤礽被复立后,再次结党营私,因而彻底触怒了康熙,被再次废黜。

胤礽二次被废后,皇八子胤禩再次看到了希望。但因为此前康熙便已注意到他的野心,因而对其十分提防。此后,八子党自知胤禩希望不大,便转而拥护皇十四子胤祯。这一转变使得胤禩基本失去了夺取皇位的希望。

胤祯本是皇四子胤禛的亲兄弟,两人同母所生,但因自小不在一起长大,所以感情并不是很深。起初老十四是拥护皇八子胤禩的重要人物,到后期时又成了争夺皇位的强劲势力。

康熙晚年其实很看重胤祯,并命其为抚远大将军,统帅重兵前去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值得注意的是,在胤祯临行时,康熙还亲自授予他印信,特许其使用正黄旗纛,可谓极为庄重威严。

不过,在四个派系中,皇四子党却一直审时度势,并给人以与世无争的假象。到最后,其实大家看的很清楚,皇位肯定会在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祯中得出。只是,胤祯根基尚浅,康熙还未来得及作出进一步安排,便突然病重。最终皇位还是落在了胤禛头上,即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以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最初落幕。但此后雍正与其他兄弟间的斗争并未彻底结束。为了避讳,众兄弟名字中的“胤”字均改成了“允”,并曾对多个兄弟进行打压,最终允禩(胤禩)病逝于禁所,曾经的八贤王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还没死呢,你个兔崽子竟然敢拉帮结拜;危难时刻又不肯出头替老子排忧解难,又不顾及兄弟之情,就知道在背后刷花枪。

老子恨不得掐死你这个无君无父、不敢担当的兔崽子,你哪里像是我玄烨的儿子,哪里像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

就你也敢在老子面前做小动作,谁给你的胆量来窥视皇位?你有什么资格来窥视皇位?

站在康熙的角度来看待参与夺嫡的九个儿子,老八胤禩的印象无疑是最差的一个。

老八胤禩的“贤王”之称是他拉帮结派的结果,这恰恰是康熙最厌恶的地方。

康熙可以说是清朝少数几个算是英明的帝王,他自比尧舜,比肩唐宗明祖,所以那种孤家寡人的思维是发自内心的。

康熙自己要做孤家寡人,自然也会要求他的臣子和儿子们都要做孤家寡人。

老八胤禩虽然有才干,又有“贤王”之称,但他太过算计、太过奸滑、太在意得失,不懂得为自己的父亲排忧解难,这样自然就遭到康熙的反感。

老八胤禩对待自己的兄弟没有任何亲情可言,这对康熙来说是最不能接受的。

老八虽然谦和,但他看不透康熙的心思,这也是他无缘皇位的另一个原因。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在老大胤禔提议诛杀胤礽后不知收敛,竟网罗党羽,不知道替太子求情,只顾给自己造势,意图夺取太子之位。

这就让康熙极为不满,所以才会责骂胤禩,并将其交与议政处审理。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后,老八党鉴于胤禩的前车之错,开始转保党羽老十四胤祯,这也决定了老八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争夺的希望。

相反,老四胤禛能够隐忍,还能挺身而出为康熙排忧解难,分数自然高于老八胤禩。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上,老四胤禛的隐忍功夫是最高的,高到让太子党和老八党都忽略了他的存在,高到让康熙以为他真的是孤臣。

况且胤禛又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康熙解决难题,本身的才华也不弱于胤禩,分数值自然高于老八。

重要的是胤禛又给康熙生了一个“好皇孙”,明宣宗朱瞻基的典故想必康熙是非常清楚的。

这样一来打破了民间富不过三代的传统,这对康熙来说没有什么比国祚的延续更重要了。

所以康熙最后选择老四胤禛继承皇位,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胤禛的实力并不是不及八阿哥,而是胤禛以他低调的手段骗过了康熙,骗过了他的竞争对手,最后取得了成功。八阿哥虽然有佟国维,阿灵阿这样的大臣,但是后期胤禛外有川陕总督年羹尧,内有九门提督隆科多,实力完全不逊于八阿哥,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四阿哥胤禛如何一步一步登上皇帝之位的。

其实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是可以成为皇帝的人选,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又有领导力,又有人格魅力,有理想,有抱负,我想不论谁成为皇帝,都可以做的比较成功。但是八阿哥太张扬了,八阿哥本来是最受康熙喜欢的阿哥之一,二哥除了四书五经以外,满族骑射技术在阿哥中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但是八阿哥利用道士张明德,搞出王上加白是皇的舆论,让康熙很不喜欢,甚至开始讨厌。海东青事件康熙骂八阿哥出生底下的狠话。海东青事件就是历史上的毙鹰事件,也叫死鹰事件,康熙外出巡游带着八阿哥,后来八阿哥因为母亲忌日推迟,事后,他送康熙两只海东青作为赔罪。但是海东青到了康熙手里已经死了,康熙十分生气,贬了八阿哥。

和八阿哥的张扬不同,四阿哥胤祯每次和康熙出去都尽心尽力,并且考察风俗民情,一一记录在册。即使后来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他仍然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并且和自己的每一位竞争对手关系都不错,比如八阿哥,三阿哥。太子第二次被废,最有希望登上皇位的是八阿哥,三阿哥,十四阿哥。八阿哥太张扬,第1个被打压,三阿哥当时纠结着一大批读书人编书,背地里却以储君自称,康熙只是没有点破他。十四阿哥在八阿哥被打压以后,反而当上了西北大将军王,成为八爷党的第2个顶梁柱。但是十四阿哥善于带兵,却不善于治政。这时候反而你天下第一闲人自称的四阿哥,性格沉稳,处事得当,自然凸显了出来。

成为和硕雍亲王以后的胤禛和当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交好,又和康熙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隆科多关系密切。隆科多在康熙晚年十分受到重视,康熙甚至把监视被废太子的重任和随时汇报众位阿哥的举动的事情,交给隆科多。当时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和步军统领负责京师防务,年羹尧更是在康熙去世的最后一年,代替奔丧的十四阿哥,当上了西北大将军王。所以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个内一个外,成为胤禛的左膀右臂。胤禛登基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为了稳定人心,又将八阿哥封为和硕廉亲王,稳住八爷一党。等到雍正四年,还未坐稳的雍正立马就处理了八爷一党。

文/红雨说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从电视剧和小说的角度来讲,四阿哥胤禛的实力“看起来”不如八阿哥胤禩,但是,这其实仅仅是表面现象。

四阿哥胤禛的实力,只是一开始比较弱,但是他的实力是逐步强大起来的,八阿哥胤禩的实力一开始比较强大,但是到最后他的实力几乎被消耗殆尽,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四阿哥胤禛在夺嫡之争当中胜出。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视剧当中,“九子夺嫡”都是《雍正王朝》的重头戏,四阿哥胤禛就是在这个“九子夺嫡”的储君争夺大战中从一个不被普遍看好的“冷面王”,一步一步的最终胜出,成了康熙的继位者雍正皇帝。

最初,四阿哥胤禛几乎是没有什么夺嫡的实力,但是在一那场黄河水灾之后,胤禛开始积攒自己的实力,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

在应对那场水灾的过程中,胤禛不但削弱了太子和八阿哥胤禩的实力,还通过自告奋勇赴江南筹款赈灾的优秀表现,在康熙面前给自己加了分,从那时起,四阿哥胤禛开启了他的夺嫡征程。同时也搭建起了自己的“夺嫡班底”。

我们看看此长彼消的过程和结果。

康熙四十六年,连日暴雨导致黄河泛滥造成严重水灾,康旭为此心急如焚,此时,太子已经代理朝政好几年,而八阿哥胤禩也已经是属理朝政分管户部的实权阿哥,而四阿哥胤禛仅仅是一个“散轶皇子” 康熙并未让他办任何差事。在满朝文武的眼里和印象当中,这个不太合群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都是太子胤礽的铁杆。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不声不响的四阿哥胤禛已经开始了他的夺嫡之路,在太子和八阿哥胤禩在朝堂之上要么敷衍搪塞要么高谈阔论的时候,四阿哥胤禛不显山不露水的跑到户部去清查国库的存银和灾区周边省份的粮食储备去了。

这显然是有准备而去的,当胤禛带着国库空虚的几乎没有可拨的库银,而灾区周边省份也没有可以调拨的粮草的调查结论向康熙汇报的时候,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在康熙面前就已经形象大损:太子胤礽代理朝政,八阿哥胤禩分管属理户部,钱粮两项他们都脱不了干系。

面对无银可用,无粮可拨的局面,雍正的“赴江南筹款赈灾”的建议,以及主动请缨办理这个差事的举动,以及后来的圆满完成任务,让雍正从贝勒变成了郡王,地位超过了八阿哥胤禩。

这是第一次“此长彼消”。

四阿哥胤禛和他的对手的实力第二次“此长彼消”,是发生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 ,直到飞太子胤礽复立的这个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其实是胤禛在他的师爷邬思道的指点下正确的利用了康熙与八阿哥胤禩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进一步削弱了八阿哥胤禩的实力,并推出废太子以隐藏自己的夺嫡意图,再一次赢的康熙的信任与赞赏,增强自己的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团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四阿哥胤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用“把自己搞病”的“苦肉计”,把八阿哥胤禩推倒了与太子胤礽正面交锋的前台,而利欲熏心的八阿哥胤禩,确如邬思道所预料的那样,通过审理刑部“买卖人命”的大案,拿到了太子胤礽“贪赃枉法”的证据,并在康熙面前用手中的把柄逼迫康熙“废掉太子”。

八阿哥胤禩的行为,不但给了太子胤礽一个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在康熙的心中留下了一个阴险狡诈的致命印象。

于是太子在康熙的心理变得“病入膏肓”,利用张廷玉烧掉太子胤礽贪赃枉法的证据,与其说是保护太子,不如说是保全自己的面子。

而八阿哥胤禩采用的“诱供”和“藏匿证人”的小动作,让康熙震怒之余,连骂三声“其心可诛”。

在康熙的心中,这两位都已经是“不可救药”了。

而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康熙做出了“公开推举新太子”的决定,让八阿哥胤禩看到了希望,他开始了积极并且高调的争取新太子人选的活动中,他相信自己的实力,沉醉于“八贤王”的美誉,同时做出了与上书房首辅佟国维结成联盟的致命的错误决定。

他相信,压倒多数的选票一定会左右康熙的选择,但是,在得意之余,他忽视了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他犯了“结党”的大忌。触动了皇权的根本。

康熙一闷棍下去,打散了八爷党和佟国维之间的联盟,通过罢免佟国维,让那些压倒性多数的选票瞬间化为乌有。

而四阿哥胤禛却再一次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和十三安阿哥胤祥一起保举复立废太子胤礽。取得了康熙的赞赏。这个回合,胤禛得到了满分。

同时,在这个回合当中,胤禛的团队更加成熟,除了邬思道和十三阿哥胤祥之外,他还与已经升任首辅大臣的张廷玉和康熙的侍卫领班图理琛,贴身侍卫张五哥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这个时候的四阿哥胤禛,其实力已经超过了八阿哥胤禩,只不过胤禩既看不见又不愿意面对。他唯一的瓦解动作,就是通过举荐四阿哥胤禛的包衣奴才,团队的重要人物年羹尧,让年羹尧和胤禛之间有了一些“芥蒂”而已。

所以说,在太子第二次被废之时,四阿哥胤禛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策划阴谋来“扳倒太子”而康熙没有明显察觉的程度,这个时候还能说胤禛的实力比如八阿哥胤禩吗?

八阿哥胤禩对自己的实力其实一直是有着不切合实际的判断,表面上看,他的身边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三位实力不俗的王爷,还有在满朝文武当中的“八贤王”的人气和美誉,实力最强的时候,还有号称“佟半朝”的支持和帮助,但是这个势力的基础并不牢固。

和佟国维的联盟,其基础是“利益交换”。一旦利益基础破灭,这种联盟会瞬间瓦解。康熙用了一个隆科多与佟国维达成新的利益交换的时候,就轻易地瓦解了这个看似强大的联盟。

而八爷党内部的核心成员之间也是各自心怀鬼胎,其中十四阿哥胤禵就是一直在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来取得自己脱颖而出单独取得夺取储君之位的机会。

当太子胤礽恢复自由,即将复立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和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其实就是他在康熙面前的一次表演,表面上是在位八阿哥胤禩打抱不平,其实是在火上浇油。

但是,他的这个举动还是得到了康熙的赞赏,或许是康熙将计就计,通过重用十四阿哥胤禵进一步瓦解八爷党的实力。

而第二次扳倒太子的时候,四阿哥胤禛已经不用“坐山观虎斗”,而是把各位皇子甚至是康熙玩得团团转。

指使心腹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夺取了《百官行述》并付之一炬,算是对太子和八阿哥胤禩实力的“釜底抽薪”,通过八爷党之手,把太子勾结任伯安的亲笔信交到康熙手中的,逼迫太子“狗急跳墙”意图谋反,导致太子第二次被废。

这个时候,胤禛的实力在诸皇子当中已经无人能比。

当然,胤禛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康熙。

康熙能够成为四阿哥胤禛的靠山,是胤禛自己用“忠心”换来的。在康熙面前,胤禛就是一个能为自己着想,能顾全大局,并且不觊觎皇位的“坚刚不可夺其志”的理想继承人。

康熙这个靠山,是四阿哥胤禛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这个靠山,就是实力再强也未必可以笑到最后。

说到底,决定权还是在康熙皇上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