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古诗文经典诵读 儿童大量背诵古文经典

少儿古诗文经典诵读自在闲人第2篇原创推送言读生活01在早教风盛行的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乐于让三四岁小朋友背诵唐诗、三字经、弟子规。有的孩子上小学之前已经掌握一百甚至一千以内的加减法。想起我小学入学前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不会握笔,更不知道如何拼写拼音字母。如今的小孩子远比我们当年能言会道,聪明伶俐。孩子上学前已经掌握不少文化知识,“神童”现象十分普遍。02曾经我也很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早慧”儿童。在儿子二岁多的时候,我看了一本叫《早慧阅读》的书,书中所说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是:孩子认字越早,以后就越聪明;阅读之锁打开得越早,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就越大。书中还重点传授了一些早教识字的方法。我于是尝试着给儿子买了一套识字卡,每天一有空就给他看,念给他听,希望儿子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掌握一些汉字,做一个“早慧”儿童。无奈天公不作美,儿子两岁半才真正开始说话,识字工程迟迟没有开展。03后来读了小巫的书——《给孩子自由》,书中强调,[1]儿童学习最基本的原则是:绝对不能忽略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不能越过亲身体验,直接灌输现成的“答案”或“知识”。让儿童过早地背诵现成的“知识”,对他们的健康发育有百弊而无一利。向孩子灌输现成的观点和经验,不但不能让孩子走上知识的捷径,这种储存,侵占了事态性记忆的空间,使得边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基于死记硬背对孩子如此严重的伤害,我的早慧识字工程也就在识字与不识字的犹豫中,不知不觉被搁浅了。04然而,有一天儿子在看完《三字经》动画片后,竟然随口背诵出好长一段《三字经》来。当时,我隐约觉得似乎应该让他尝试着背诵一些东西。为了把背诵《三字经》这项工程变成轻松日常小事,我自己先把《三字经》记下来,然后经常在儿子面前背诵,渐渐地我们开始比赛着背诵《三字经》,看谁背得多。虽然后来由于工作繁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字经背诵没有坚持下来,但这一段经历给我留下很美好的回忆。以后对于需要背诵的东西,基本上也都是我先记下来,再跟儿子一起背诵。05近日,有位老师回忆他童年学习经历的时候,说他记忆力非常好,应该归功于他小时候背诵了大量的语文课文。无独有偶,我小学时也背诵过大量语文课文,几乎每一篇语文课文都要背诵,在心里也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然而,多年以后,我丝毫也记不住小学时期背诵过的课文内容,却能够清晰地记得初中背诵过的《卖炭翁》《爱莲说》等古文经典。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很困惑,小学时期的大量背诵为什么没有给我留下记忆的痕迹,而初中背诵的内容却可以记忆犹新?曾经背诵过的内容,是否白背了呢?还是在潜移默化中,留下了知识积累?06小巫的《给孩子自由》一书对于儿童背诵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2]最新的脑神经研究发现,事态性记忆是储存在海马突起里的,而语义性记忆则是储存在大脑皮层里的。海马突起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是率先发育的部位,大约在儿童五岁左右开始成熟。皮层则随后发育,大约在儿童十二岁左右开始成熟。小巫的观点,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小学背诵过的课文没有形成长久性记忆,因为12岁之前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而初中(12岁之后)大脑皮层发育成熟之后,也就能牢记《卖炭翁》《爱莲说》等古文经典,至今不忘。07目前对于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开拓见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们大致已经有了共识。那么,学前或小学期间,大量背诵经典文章,到底是点燃火苗,还是灌满瓶子?小学生要不要大量背诵经典文章?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08我个人认为,凡事皆有度,在不强迫儿童、不给儿童造成心理负担的情况下,适当背诵一些诗歌和古文经典,对儿童是有益的。[3]记忆的质量依赖于情绪,到底从事态性记忆里提取什么经验,要看当时的神经递质是令人安宁愉快的,还是令人紧张的。对于儿童的学习,我们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对待,能够学会更好,学不会则权当成一种游戏。不逼迫、不过量,在玩中学,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提前掌握一些知识也是可以的。同时,对于儿童的学习方法,我觉得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儿童思考从而获取经验,远比直接灌输知识要好得多。

[1,2,3]小巫,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8《给孩子自由》,P285-289.

END言读生活的每一篇文章,虽然是用很短的时间写成,精度和深度都不够,但都用我所知道的极浅显的心理学知识,感悟生活,希望通过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给大家以启发。言读生活,传递正能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少儿古诗文经典诵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