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秦桧的关系 欧阳修是秦桧的师傅

苏轼与秦桧的关系 欧阳修是秦桧的师傅

网友提问:

秦桧和岳飞与欧阳修和狄青,两组历史人物评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啸亭杂录》有一篇短文《宋武臣》,全文如下:“有宋一代,武臣寥寥,唯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声色,仁宗置诸枢密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弹劾之,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才之道?狄青终以忧愤而死。其后贼桧得以诬陷岳武穆者,亦袭欧阳故智也”。

这篇短文认为,欧阳修弹劾狄青和秦桧害死岳飞,二者如出一辙,甚至秦桧是依葫芦画瓢,学欧阳修的招数害了岳飞。从表面看,二者都是文臣坑害武将,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欧阳修为国为公,秦桧为敌为私。

一、欧阳修弹劾狄青事件始末

1052年,狄青因军功卓著而被宋仁宗提升为枢密副使,就曾遭到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及御史韩贽等文臣的强烈反对。狄青平定广南叛乱后,宋仁宗打算提升狄青为枢密使,征求宰相庞籍等人的意见,庞籍坚决反对。虽然狄青最终升了枢密使,但宋仁宗却表扬了庞籍:“卿前日商量除青官,深合事宜,可为深远矣”。

1056年,东京汴梁遭遇特大水灾,狄青一家为避水灾搬到大相国寺居住。因为衣物被水浸湿不能穿,他借了僧人的黄衲袍穿在身上,被好事者看见,就诽谤狄青,说他有效法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天下之心。还有人造谣说狄青家的狗突然头生双角,这可是要当皇帝的预兆哇。

当时宋仁宗一直生病,又久无生育未立太子,他就怕武将乘乱夺权。偏偏这时候狄青的谣言四起,狄青被仁宗猜疑也就在所难免了,形势对狄青逐渐不利。

这时欧阳修突然写了两份弹劾狄青的奏章《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他说:“臣观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三四年间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欧阳修的奏折说了四层意思:一是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这与宋朝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国策相悖;二是狄青任职三四年虽无过错,但很不幸的是,他太了解军队、太得军心了,这是一个潜在威胁;三是武将执掌全国兵权,国家将会很危险;四是将狄青罢职外放,既可以保护狄青,又能为国家消除潜在的武将夺权威胁。

《宋史》和《续资治通鉴》均记载:“书凡再上,留中不出”,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欧阳修上了几次奏折,宋仁宗看过后就搁下了,既没有批准,也没有否决。隔了不到一个月,宋仁宗以“以熟状出青判陈州”,狄青在陈州一年,郁郁而终。

二、秦桧害死岳飞事件始末

提到秦桧害岳飞,就说来话长了。1127年靖康之变前,秦桧作为登科进士、热血青年,当初痛斥金贼何其忠烈!然而,在他被金人抓去当了俘虏之后,一改初衷、折节投敌,凭借生花妙笔,在金国当权者达懒手下混得有滋有味。宋《鹤林玉露》一篇文章《格天阁》记载:秦桧“既至虏廷,情态遂变”。

1130年冬,金主召集文臣武将在黑龙江柳林商议对宋策略,众人都认为因靖康之变时对赵宋皇室下手太狠,已结下世仇,很难以德服宋。采取军事威服手段呢?赵构已在江南站稳脚跟,短期内灭亡南宋不现实。经过集思广益,金国定下“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对宋策略,说白了,就是对南宋采取以战促和国策。

战略方针已定,派谁去执行呢?陈王悟室(完颜希尹)提出派汉奸张孝纯去南宋当卧底,但达懒反对,提出派秦桧去才最合适。于是,在金国抓走的十余万宋朝俘虏无一逃回的大背景下,唯独文弱书生秦桧携带巨款、婢仆无损地逃回南宋,这事被金人记载在《大金国志》和《南征录汇》等史书中,白纸黑字一目了然。

1131年秦桧见到宋高宗,立马呈上当年他代宋钦宗写的《乞和书》,宋高宗阅后大为高兴,很快就把秦桧拜为宰相。为什么高宗看了《乞和书》就把秦桧拜相呢?因为这个《乞和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恳求金国不要灭掉宋朝,一旦灭了宋朝,就没有谁愿意给他们运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布帛、粮食和女人了,金国多不划算呀。

然而金人贪得无厌,还想要更多,比如天府之国四川和鱼米之乡江浙,但宋朝不可能给,怎么办?打呗!于是和尚原、仙人关等大战一场接一场开打。金国越打越吃力,南宋则越打越自信,吴玠、韩世忠、张俊都屡立战功。这一打不要紧,秦桧的宰相被打没了,宋高宗对秦桧火冒三丈:“你秦桧不是说南自南、北自北,则天下无事吗?怎么金人还是打来了?你就是在忽悠,我撤你职!”

再后来,岳飞、刘锜、王德、杨沂中等一批中青年将领崛起,金国压力山大。尤其是岳飞,收复江南最大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南京),从金人和伪齐手中夺回荆襄六郡,四次北伐兵锋直指洛阳开封,颎昌之战、京西大捷、颖昌府之战、郾城大捷等一系列大胜,打得金人屁滚尿流。

宋高宗曾问岳飞怎样才能得太平,岳飞答:“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岳飞给出了和秦桧完全不同的答案,岳飞的所做所为也是和秦桧妥协投降完全不同的抗争路线。秦桧和岳飞政治路线不同、对金策略不同,成了死敌。在接到金兀术“必杀死、始可和”的指令后,秦桧指使其党羽把岳飞下狱处死。

然而,由于秦桧秦熺父子负责编写国史,他们把岳飞上千份捷报销毁得只剩86份,还都是小胜小捷战报,大胜大捷战报销毁得一干二净,编写《高宗日历》、《中兴小纪》等国史,并下令禁止全国任何人记载岳飞事迹,导致后世史家编写史书都没有原始凭证,只能依据秦桧父子编的假史来撰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如今很多人根本不懂史,只认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这两本书,但这两本书均以秦桧父子编的假史为蓝本,从源头上就存在硬伤,因此不应盲目迷信这两本书,更不应以这两本书记载岳飞战功少而否定岳飞的战功。

其他网友回答

秦桧咋可以和欧阳修相提并论?

其他网友回答

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了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官至太师、楚国公,史称唐宋八大家。

狄青,北宋时期著名的武将,传范仲淹授予《左氏春秋》,认真学习而精通兵法,以战功升至枢密副使,是北宋时最著名的战将。而在北宋这个岗位上,历来都是文职来担任。

由于狄青出身低微,在军旅生涯中身先士卒,运筹帷幄,为北宋王朝建立了功勋,引起了以文官治国的文人们的不满,最后被人逼死。逼死他的正是一代名臣欧阳修。

其实,逼死他的是宋朝最高统治层,对武将的恐俱。如果了解宋朝的江山如何来的,这个就不难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柴家的江山归赵。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所有位高权重的武将职位。正是对未来的恐俱,才有了有秃避秃、有瞎避瞎的长远的忌讳。

与秦桧迫害岳飞,完全不是一回事,秦桧作为金国的代言人,残害岳飞为金人永久地扫除了障碍,岳飞死后,南宋事实上有国无防,成了砧板上的一块肉。

当然,这里也有宋高宗自私的想法,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看问题,历史就是历史,应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

其他网友回答

窃文化者比窃国者更可恨!以前的宵小一发声众人皆知是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现在的宵小躲在头条后面肆意妄言,狼狈为奸,因为大家看不斗是那个,一片乌烟瘴气,头条俨然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能出秦桧怼岳飞,欧阳修怼狄青这样的冤家奇葩,根子里还是自身的政治风气决定的。

自赵匡胤搞兵变做九五至尊后,对领兵的武将就处处设防,最终玩了一手漂亮的干杯吧兄弟,就缴了他们的兵权。让没打过什么仗的文臣做指挥,从此后,凡是宋朝和别的国家约架,结局总是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没赢过几回。

到了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社会上出了一个猛人—狄青。他打了不少胜仗,从一个小兵一路升到国家军委主席的高位,加上他善于和士兵打出一片,颇受士兵们的拥戴。就引起了同在部队做官的文臣欧阳修的极大不满。

为什么欧阳修不满呢?

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教化,思想迂腐,目光短浅,没有宏大格局的心胸狭隘之辈,欧阳修看到狄青时,直接忽略了他为大宋做出的贡献,脑子里想的尽是这个人权力太大了,他要是领兵造反肿么办?把宋朝文臣嫉贤妒能,搞内部政治斗争的本色展现的淋漓尽致,简直就是一个视派系斗争高于国家利益的不可理喻的昏庸之辈。

欧阳修为了扳倒狄青,摩拳擦掌写了一封莫须有的告状信,搬出的理由是狄青的职务高的有违祖训,说他拥兵自重,可能会造反。请皇帝撤职查办。

昏君一旦遇到搬弄是非的文臣,再清白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狄青被目无大局观的欧阳修给参倒了,死不瞑目。

秦桧和岳飞,他俩的故事,人尽皆知,对错勿怪。

做为进士出身,秦桧也曾热血沸腾抗金御敌,只是一不小心做了俘虏,见识到了金国的强大,暴露出读书人贪生怕死的秉性,认为凭宋朝的兵力抗金,无异于以卵击石。

从金国回来后,秦桧变成了为金国输送财物的求和派。史书上说,他叛变了。用宋朝百姓的血汗钱养活吃人的蛮族,皇上能忍黎民百姓不可忍。尤其热血青年岳飞高喊着要征讨金国老巢时,秦桧还拦三阻四,大家更认定了他是金奸。

也许,秦桧本不想阻拦岳飞千里迢迢征伐,但架不住赵构的怒火。因为赵构心里清楚,岳飞到处造势嚷嚷着讨伐金国,其目的无非是想拯救被金国抓走的前二帝,一血靖康之耻。

问题是,你真要把那两个废帝救回来了,跟老子抢皇位咋办?我让是不让?让,我心不甘。不让,要留骂名。那有两全法?

赵构坐卧不安,越想越觉岳飞可恨。把自己逼到两难之地。四下一瞧,只有秦桧了解他的苦处。两人一对眼,看到赵构的求助目光时,秦桧内心哀叹,该来的终是来了。

他说:“臣以为不可使岳飞远征,”

赵构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由两眼放光,却故作不解地问道,“哦,愛卿所言为何?”

何故?(此处省略一万零四百八十八个字)

两人对话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岳飞身死道消,秦桧留下千古骂名。个中因果,难以辩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