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孙权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孙权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孙权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优质回答:

孙权能够阻止超世英雄曹操的统一事业,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首先,孙权是少年英雄,他继任时年仅十九岁,很快进入角色,上任之初就确定了东吴的战略。并改变孙策强力镇压豪强的做法,改为笼络,并与其共治。

其次,孙权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上不在行。他面临多次生死存亡的挑战,但他能沉着应对,通过把握主要矛盾和高超用人化解危机。

再则,正如《三国志》作者评价孙权有”勾践之奇”一样,孙权为人刻薄寡恩,不如曹操、刘备一样人情丰满。故而喜欢孙权的人很少。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

关于孙权的生平,网络上有很多资料,这里我想用不着再来重复,这里就谈一下我个人对于孙权的看法。

我其实特别喜欢历史学家方北辰先生对于孙权的评价,那就是“半生明主”。我觉得方老的这个评价洞彻而又精辟,客观而又富于感情。

一、孙权是个明主又是一个雄主

孙权承继父兄之资,统领江东时才十九岁,而当时江东的局面可谓内忧外患,“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孙权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举贤任能,迅速安定了局面。

陆逊说孙权有三大武功,分别是“破操乌林,败备西陵,擒羽荆州”。他临危不乱,力排众议支持周瑜和鲁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全胜;审时度势,调整江东的大战略果断袭取荆州;有识人之明,启用人微名寡的陆逊在夷陵大败倾国出动的刘备复仇大军。

孙权对外从容周旋于曹魏和蜀汉之间,在汉末这个风云诡谲的时代鼎足而立。

孙权对内讨平山越积极调整和江东大族的关系,最终得以开国称帝并得心应手地驾驭着自己的帝国。孙权以高明的御下权术,统治江东达二十五年之久,不愧为东吴大帝。

然而这些成就大部分都是在他前半生取得的。

二、孙权只是“半生明主”

孙权不顾朝廷上下的反对,派出庞大的使臣团队前往辽东,封盘踞在此的公孙渊为燕王。不料公孙渊首鼠两端,翻脸斩杀了东吴的使臣,又投向曹魏的怀抱。

孙权在五十一岁经历了这场自取其辱之后,感觉自己在群臣面前丢了面子。就搞起了校事想挽回自己的权威,虽然最后孙权不得不杀掉天怒人怨的吕壹,但是已经为时太晚,尽管孙权本人也表示自己痛心疾首,希望东吴能回到之前君臣同心的局面,但是此时大家已经离心离德,再也回不去了。

随着孙权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就愈发显得老迈昏聩,南鲁党争使得东吴举国中分。特别是他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选择辅政大臣的失误,更使得他身后的东吴血雨腥风,为最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吴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于建业皇宫,谥号“大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曹刘孙三巨头就个人魅力而言孙权的粉丝数从古至今都稍逊于曹刘,我觉得和曹刘是开国之君,而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的守成之君有关,虽然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无论演义还是民间传说,他的个性确实没有曹、刘那么鲜明,再加上他的父兄又特别的优秀,特别是哥哥孙策有小霸王之称,或多或少地在势头上盖过了他。

虽然如此,孙权也绝不是菜鸟,从年龄看他比曹操、刘备年轻很多,不是一代人,”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军事上赤礕之战,夷陵之战人们记住的是周郎和陆逊,但作为最高统帅的孙权作用被人低估。他在国家治理和知人善用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但也不要忘记”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他能放手让周瑜,吕蒙,陆逊等这些军事的顶级人才独当一面,只有胸怀是不行的,就象刘帮敢用韩信,一定拥有比”被用者”更高的智慧和势力。

一家拙见,感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孙权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之一,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实际创立者,当然最后也称帝了。孙权勇而有谋,连一代枭雄曹操都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辛弃疾也感叹孙权“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剧照。历史上的孙权曾经建功立业,堪称一代雄主,但是晚年的人生出现“大反转”)

孙权的一生,既有戎马生涯、金戈铁马的辉煌时刻,也有昏庸、铸成大错的时刻。我们来看看。

一、年少继位,坐领江东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也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孙权继承了父兄的打下的基业,最终成为江东一霸,进而三分天下。

孙坚和孙策都死的较早。200年,孙权年仅18岁,就接收了父兄的遗产——江东的地盘和军队。虽然不至于白手起家,但是孙权接手的时候,局面可不怎么好:内部叛乱不断。不仅地方豪强不满,还有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也揭竿而起。

孙权拜张昭为师,统领孙策旧部周瑜、程普等人,消灭地方豪强,镇压少数民族叛乱。

不仅如此,孙权还广招贤才,聘求名士,安抚地方豪强。诸葛瑾、鲁肃、陆逊、等人先后被招至麾下。孙权逐步稳定了江东局势并发展自身实力。

(三国鼎立图。孙权的孙吴政权,占据了广大的地域,和曹魏,蜀汉三分天下)

二、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击败曹操

孙权不断发展实力,同时也进兵刘表的荆州(主要是进攻江夏)。但是孙权还没取得实质进展的时候,208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突然病死。曹操占领荆州,刘表余部大多投降,只有刘备还在组织一小波人马抵抗。

孙权觉察到曹操攻下荆州之后,自己也会成为曹操的目标,于是孙权主动联系刘备,表示愿意一起对抗曹操。当时孙权手下也不是都是主战的,主和(投降)的势力也不小。但是孙权果断应战,不受干扰(当然刘备方面也做了努力)!

赤壁一战,曹操被年少的孙权和“败军之将”刘备击退,从而丧失了一统天下的绝好机会。

三、纵横捭阖,对抗曹魏,联合又遏制刘备势力

赤壁之战后,曹操咽不下这口气,卷土重来,和孙权“过招”。孙权毫无畏惧,和曹操对抗到底。曹操和孙权几番大战之后,没有讨到便宜,只得退回北方。要知道曹操是当时最强的军阀了,孙权能和曹操战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不仅如此,孙权还主动进攻曹魏的合肥,虽然因为自身实力有限没有能够攻下来,但也不能说孙权很“渣”。毕竟孙权的江东集团,水军作战还行,打陆战那些步兵怎么敌得过曹魏久经沙场的骑兵?(其实不怪孙权,古代的南方集团北伐,都有这个通病)

对于刘备,孙权起初大力扶持,又是支援地盘(借江陵给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也嫁给刘备。说实在话,江陵乃战略要地,孙权借给刘备虽然有让刘备分担自己的压力的考虑,但是这也是要战略眼光和气魄的,孙权有眼光也有气魄!当然,之后刘备势力越来越大,不仅对孙权越发傲慢——刘备的大将关羽辱骂孙权的使者,孙权讨还江陵,刘备还耍老赖——准备开打。政治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孙权偷袭关羽,夺回荆州,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确保自身安全的问题,这一点无可厚非。要知道刘备当初如丧家之犬,孙权的帮助难道不是雪中送炭吗?刘备势力大了,就有些目中无人了,谈都懒得谈,这也有点过分了吧?

(孙吴军队的水战厉害,但是陆战真的不敢恭维,主要原因是缺乏战马,内部势力不愿意过度对外扩张)

四、孙权后半生昏招连连

孙权的前半生还算雄才大略,但是后半辈子这个雄才大略就开始“缩水”甚至有些昏庸了!

229年,孙权称帝,这时候他的老对手曹操、曹丕、刘备等都归天了。按理说,孙权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才对啊。遗憾的是,孙权没什么大的作为了!

孙权征伐合肥,还是打不下来,军事上面的进展陷于停顿。

233年,孙权和辽东军阀公孙渊套近乎,希望共同对付曹操,结果被公孙渊耍了——诱斩孙权的使者,抢夺使者的财报,妥妥的一幅流氓嘴脸。孙权大怒,丧失理智还要发兵征讨辽东,最后被群臣劝阻才作罢(辽东和吴国还隔了一个曹魏,难道孙权想学二战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吗?)

顺便提一句,我国历史上发现台湾(夷州)的卫温,就是被孙权以“违诏无功”杀死的。好歹人家千辛万苦发现了新地盘,没功劳也有苦劳,也不用把他杀害啊,孙权这么做,以后谁还敢去“开疆拓土”啊!

此外,孙权晚年和一些元老大臣也闹得不愉快,如陆逊和张昭等人,陆逊甚至被孙权逼死。

最严重的是,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导致大臣之间互相争斗,朝局不稳。孙权死后,吴国的宫廷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大大削弱了吴国的国力。

(晚年的孙权走下坡路,和年轻时期形成鲜明对比,也让自己的国家走向衰落)

总之,称帝之前的孙权算得上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政治军事上都颇有建树!但是称帝之后,孙权随着年龄的老去,也开始走下坡路了,晚年犯了很多的错误,和刘备一样,让自己的国家变得衰弱!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是一位守城的君主,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曹操希望打下的天下他的儿子可以守住,可惜了老曹,后代不争气,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