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代谁拯救了汉人 五胡乱华如果汉人灭亡

五胡乱华时代谁拯救了汉人 五胡乱华如果汉人灭亡

网友提问:

五胡乱华时是谁怎么样拯救了华夏文化?当时汉人凄惨到了什么程度?

优质回答:

1977年我十周岁上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看中国历史、并且从此以后迷上了它。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知道了卫青、知道了霍去病,知道秦始皇其实并不姓秦,而是姓赢,叫嬴政。

但是,在历史课本里,我压根就没有看到有一个叫冉闵的人。

冉闵,也是我这几年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还是从百度里知道的,当真是羞于见人。

冉闵,是一个在华夏民族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对华夏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人,但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华夏民族有数次差点濒于覆灭的边缘,其中有三人在华夏民族濒于覆灭的时刻挽救了华夏民族。

这三人第一个就是冉闵,第二个是隋文帝,第三个就是ZHU ,YUAN,ZHANG。

撇开后面的两人暂且不谈,单说冉闵。

华夏民族自请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在世界上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而在随后的两汉时期,又击败了强大的对手匈奴。

这时的华夏民族当真是一个强悍和战斗的民族,在当时的世界上当真是牛的不行。

再后来东汉覆灭之后迎来了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虽说割据,但仍然可以轻松摆平周边的那些国家。

后来直到晋的统一,华夏民族才又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但西晋的统治者极其腐化堕落,又由于实施分封制的原因从而导致内乱,严重的削弱了华夏民族的力量。

而这时的外部胡人则乘虚而入,逼迫华夏民族的原有政权迁往江南,在淝水战役之后形成了南北对立。

南方是由华夏民族建立的晋王朝,而北方则是由多个胡人建立的政权和国家。

由于胡人的到来,原居住在本土的汉人受到了空前的掠夺和杀害。

就在这种民族危亡的时刻,原后赵将军冉闵挺身而出,向居住在北方的华夏民族发出了杀胡令: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丹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

这就是著名的杀胡令!

具体情节不想详细表达,太过于敏感。

正因为出现了冉闵,才真正使得当时的华夏民族没有彻底被胡人斩尽杀绝,才使得华夏民族得以完整的延续下来。

对此应该感谢冉闵大帝,他是华夏民族一个真正的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五胡乱华时是谁拯救了华夏文化,众多史学家一致认为是冉闵。错!本人认为冉闵非但没有拯救华夏文化,反而让汉人遭到彻底的灭族之灾!

晋朝八王之乱后,遭受残酷民族压迫的匈奴人、羯人在刘渊振臂一呼下,纷纷结杆起义。刘渊为笼络人心,打出了恢复汉室的旗号,立国号为汉。刘渊死后,汉军先后在刘聪、刘曜、石勒的率领下,攻占洛阳、长安,推翻了晋王朝。然而他们早己摒弃了刘渊的政策主张,对汉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杀颅,一部分汉人为求生存,衣冠南渡逃到了偏安一隅的长江以南,建立了东晋。

之后刘曜率领的匈奴人与石勒率领的羯人进行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两赵战争,最后石勒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后赵王朝。石虎继位后,对汉民族的统治变本加厉,激起了汉族的对立情绪。

石虎死后,其养子冉闵出于对继承皇位的私心,发出了《杀胡令》,号召汉族对外来民族进行残酷的屠杀,一下子二十万胡人成了刀下之鬼,其中有不少汉人被错杀。滥杀激起了外来民族的疯狂报复,占据辽东的鲜卑族慕容部乘机入关,很快擒杀了冉闵,同时汉民族进一步遭到了灭族式的屠杀,后来鲜卑族杰出的将领慕容垂终止了这场屠杀。这场浩劫使中原的汉人十不存一,五大胡族成了中原的主体民族。鲜卑族将领慕容垂

后来氐族伟大的统帅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实施了怀柔政策,继承了优秀的华夏文化,注重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国力迅速强大。前秦皇帝苻坚

后来苻坚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在淝水之战中遭受重创,狼狈逃回长安,北方又重新陷入战乱之中,至使大唐盛世延迟了数百年之久。之后鲜卑族跖拨部重新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

北魏的魏孝文帝进行了强制性改革,将进入中原地区的各大胡人部落进行汉化,学习先进的华夏文明。用汉姓,穿汉服,吃汉食,讲汉语,行汉礼,新的汉族又凤凰涅槃地诞生了。

所以拯救汉族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更不是那个冉闵,而是汉族固有的优越而先进的华夏文明,在伟大人物慕容垂、苻坚、魏孝文帝的推动下,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以这个新兴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开创了隋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

其他网友回答

看了一圈儿,基本上老铁们都是围着冉闵的问题扯来扯去,不多的几位能想到谢安。但是,好像所有人都忘了五胡乱华时期还有一个汉人诸侯国像砥柱中流一样的屹立在中原的西陲,苦苦的支撑了七十多年……

这个伟大的诸侯国就是前凉政权。要说在那个时代对华夏文明贡献最大的人,那就应当是几代励精图治的前凉君臣。

前凉政权自晋惠帝永宁元年(301A.D.)由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A.D.)张天锡出降前秦,共历经五世九君,七十六年,辖凉州九郡四十八县。这还没加上张天锡之子张大豫孤忠抗战,直到殉国的最后十年。

前凉的开国之君为晋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张轨。张轨本来就是凉州人,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所以在他上任之初就课农桑、立学校,之后又带领乡亲们剿灭了鲜卑流寇若罗拔能,不仅守护住了故土,更使凉州威震西北。

后来永嘉南渡,天下分崩离析,各地诸侯豪强无不对蒙尘的中央朝廷态度冷漠,唯独远在凉州的张轨依旧向朝廷贡献不绝,并在危难之际先后派遣悍将北宫纯领精兵至洛阳勤王;之后又派遣谋主宋配率人马至长安护驾。至怀愍二帝被匈奴汉主刘聪所虏,并在遭受青衣行酒之辱后遭到杀害,中原板荡,神州陆沉,许多不愿意臣服于外族的汉人士庶都流亡到凉州做了难民。于是张氏君臣又在首府姑臧城西北置武兴郡、从西平郡画出一部分设立晋兴郡,以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随后又铸造五铢钱以稳定金融秩序、降低关税以发展贸易,总之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而想尽了方法。

前凉政权在后来屡次遭到了五胡大军的进犯,尤其是永和二年,后赵暴君石虎以麻秋为将,乘丧伐凉。年仅十六岁的凉州牧张重华用司马张耽之言,破格提拔主薄谢艾为大将。谢艾出身寒门,又是一介书生,但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后却三次大破强胡,不仅为前凉立下的赫赫战功,也为保存华夏文明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而此时冉闵还在石赵朝廷中给暴君石虎当干儿子……

作为华夏文明的守护者,前凉政权的明君贤臣如张轨、谢艾等人一直被中国传统的历史叙事所称颂。而在一个动辄高呼“虽远必诛”的今天,这些真正的英雄却被人们所遗忘。

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酒泉鼓楼,又称谢艾楼。为晋酒泉太守福禄伯谢艾始建。现为光绪年间翻修。

东门,也称“东迎华岳门”。

西门,又称“西达伊吾门”。

南门,又称“南望祁连门”。

北门,又称“北望沙漠门”。

前凉古碑,皆署晋官。

其他网友回答

小编认为与其说是五胡乱华,不如说是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其实我们现在的所谓汉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与当初的中原人结合产生的后代。

从汉朝开始,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安抚政策下,胡人越来越多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增强。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而恰好在西晋时期,中原发生八王之乱,此时也是所谓的各大异族最壮大之时。便趁此机会,入侵中原,便是所谓的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各大异族繁衍生息,实力逐渐壮大,中原强大,还能震慑住,而一旦中原虚弱,空虚,其便会趁虚而入。而此时以不是谁打败谁,而且看谁的民族文化能融合谁,显然最后无论什么族,都变成了汉族人。

要说五胡乱华时期惨是真的惨,在哪个时代背景下,人已经被逼疯了,跟野兽没什么区别,为了活下去真的是什么都可以做。听的最多的一个就是“双脚羊”越困难的时期,受苦越多的便是女人,妇女被夺取之后,不是被奸淫之后杀害,就是直接被杀了煮了吃,真是个吃人的年代!

关于五胡乱华,我从不认为是谁拯救了谁,我觉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顺时势。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答案,可能会引起部分天王粉,以及一群历史观狭小的人的极度不适。

首先,汉人生活悲惨,贫苦是一定的,但五胡之流的百姓,生活的也未必好到哪儿去。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互攻伐,称帝称霸,导致经济水平,社会安稳程度急剧下降,滥杀,以及一些胡人传统,还处于极其野蛮的状态之下。所以只要是平民,汉也好,胡也好,日子都不好过。

其次,谁拯救了华夏文明。我的理解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是华夏文明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的吸纳,融合,以及同化的力量。在五胡乱华时期,甭管是谁上位,其生活,服饰,习惯乃至政治管理体系,都是在向谁看齐?向之前华夏文化的体系看齐。这也是为啥迄今为止,中国文明没有断绝,延续下来的主要原因。

历史不会因为个人,或小群体的力量改变,任何认为个人或小群体成为救星得,都是一种神化式的崇拜,并不客观。只有文明自身以及这个文明所影响的芸芸众生的力量,才能确保它的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