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诗送别 王维 留别王维是五言绝句

五言古诗送别 王维 留别王维是五言绝句

网友提问:

如何欣赏王维的经典五言绝句《送别》?

优质回答:

王维的《送别》,又作《山中送别》。明代李沂《唐诗援》中评:“(此诗)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妙就妙在藏而不露。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写送别诗,多会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此诗开篇就从送别之后写起。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在山中送别朋友,黄昏时一个人回到家中,默默地关闭柴门。

离别时固然伤感,但是那时你要为朋友整理行囊,要给朋友祝酒,要给朋友寄语,人的情感被大压缩在角落里。只有当朋友已经离去,离别的伤感才会慢慢袭来,侵占你的整个心灵。

王维就是抓住这个特殊的时刻,来表达自己的孤寂伤感之情。

友人的离去,本来已经极为伤感,偏又是黄昏之时,“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黄昏将诗人内心的孤寂,渲染的更为刻骨。

最后,诗人只好无奈地关上柴门。诗人身在柴扉之内,心在柴扉之外。但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诗人的情感,一直没有直白地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时间与动作中。到了最后两句,诗人依然没有直言自己内心的孤寂,而是突然问,明年此刻,春草又绿,王孙还会不会回来?

朋友刚离去,就问回不回来,可见诗人对友人深厚真挚的友谊,而友人已经离去,诗人尚喃喃自问友人回不回来,可见诗人内心的孤寂。

内心越克制,情感越浓烈,表达越克制,情味越浓烈,读王维的这首诗,在他平淡的语言背后,我们能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之情,所以说语虽平淡,却有无限感慨。

其他网友回答

唐代王维,何许人?成就如何?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

他一生中,诗歌、书法、画作等都很有名,还精通音乐,可谓是多才多艺。公元721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人称“王右丞”。

他倾心书画,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被定论为“南宗画先祖”。其因晚年时光信守佛教,固而在诗坛上被人们誉为“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其中《送别》虽是其中一首,但与多数诗人的《送别》诗大不同。为什么?意义何在?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显然,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虽题为《送别》,但仅开头一句“山中相送罢”一笔带过,并没有着色其过程。

为什么作者不深耕其惜别场面,反而“日暮掩柴扉”呢?按理说主观上讲,《送别》诗就该唠叨其依依不舍的状态情节,但作者的观点认知是要不落俗套陈规,另辟新径。

这种避老套立新意,使得人们的思想大反转,深刻地认识到“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再不舍也得分离,何苦自伤心呢!

难就难在“今日别后何时见”才是根本,所以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王孙归不归”?我们又该如何赏析?

《送别》一诗,简明扼要,短知20个字,却容纳的时空跨度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主题明确,送谁?送王孙,但什么时候送的并未交代,可能在上午或午后。

而当作者“日暮掩柴扉”时,就表明一个白昼过去了。朋友在,心情乐,无谓有疲劳感;现在却不同了,朋友离开,心里面怅然若失,似乎只有早掩门用睡觉的方式来开脱。

俗话说得好“心有事,神不宁”,即使睡下,也难免不做梦。于是,作者神游中梦见了“春草明年绿”,也隐约看到了王孙在骑马归来……。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

总之,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王孙),当夕阳落下时我才把柴扉关起,明年到春草再绿的这个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不畏孤独惆怅,冀望别后再聚!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欣赏王维的经典五言绝句《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一、眼前之事,心中所想

前两句是叙事,说的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后两句描述的心中期盼,说的是未来事。

古人作品,触景生情时经常发出感慨,前边两句叙事写景,后边两句抒情。送别词中很多说眼前景,发此时感慨如: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对未来的联想

但是抒情中对未来做出联想,诗意就加深了一层,例如 王维的另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一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经典五言绝句《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三、春草与王孙

诗中没有太深的典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宋人曾经说过咏春草,言必称“王孙”,可见用此典故的名作太多,以至于到了宋朝春草与王孙已经是用烂了的典故。

宋朝诗人陆游 《老学庵笔记》: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陆游批评的是滥用代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春草与王孙的紧密关系,下面介绍几首宋朝著名的咏草词,都是离情别绪,每篇都离不开“王孙”。

1、林逋的《点绛唇》是宋朝有名的咏春草词: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2、梅尧臣的《苏幕遮》亦是咏春草词中的名篇。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垂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3、欧阳修的《少年游》 :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结语

春草这个意象因为《楚辞·招隐士》的原因,总是和王孙一起抒发离别之情,除了上面举例的,还有一首著名的五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您还记得几首咏草的诗?说来大家听听……….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人为开元进士,仕途得意,政治上也有抱负。但社会现实却使他无法施展才能。因此当友人仕途受挫归隐终南山,诗人在相送饯别时,便自然地抒发感叹,对友人的归隐表达了羡幕和向往之情。语句简练而意味无穷。“白云无尽时”一句借景而抒情,抒发了诗人难以言喻的深情和苦衷,其中分明流露着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滿。

其他网友回答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山路弯弯是送别的脚步,

轻掩柴门怎么能将忧伤封堵。

今晚梦中又见春草萌绿,

衣锦后 你会不会再来我的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