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为何投降项羽 秦末曾于定陶大败项梁的章邯,降项羽之后,为何面对刘邦不战自刎?

章邯为何投降项羽 秦末曾于定陶大败项梁的章邯,降项羽之后,为何面对刘邦不战自刎?

网友提问:

秦末曾于定陶大败项梁的章邯,降项羽之后,为何面对刘邦不战自刎?

优质回答:

章邯是从将军到投降,再到被围困,一路郁闷的不行了,所以最后自杀了也不选择投降。那么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怎么郁闷的呢?

章邯在秦朝做将军的时候,一路战斗而来,胜多败少。到后来,由于国内形式的变化,使得这仗打赢了要死,打输了更要死,再加上无法战胜项羽等因素,所以选择了投降项羽,人生的信念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然后项羽在章邯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万士兵,使得人生的信念再次动摇。

等到秦朝被完全推翻后,项羽不打算称王统一天下,只做了个类似于武林盟主的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划分地盘,各顾各的,章邯虽然被封为雍王,但依然犹如丧家之犬,人生的信念第三次动摇了。

接着被派去镇守关中,防止刘邦入驻中原。结果刘邦按照韩信的计策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的章邯措手不及,被围困在废丘。谁知道刘邦从陈仓过来了,感觉被戏耍了,人生的信念第四次动摇了。

章邯被围困外废丘有半年之久,刘邦既不攻城也不解围,这是要章邯主动出来投降的架势。然而章邯只服项羽,刘邦根本就不算个啥,所以也就不可能出来投降,况且再次投降对于章邯这样的武将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人生的信念第五次动摇了。

半年之后,刘邦等的不耐烦了,水灌废丘。等了这么久都等不来救兵,尤其是霸王的救兵,现城已破,活着要么再次成光杆司令,要么被抓投降,人生的信念第六次动摇了,继而转变成绝望,生无可恋,于是自刎而别。

在这整过过程中,章邯被迷惑,没有时间准备,也就没怎么练兵,况且由于投降致使兵被坑杀的事情导致名声不好,所以士兵对他有意见,也就没什么战斗力,这些他瞬间自明,所以在刘邦打过来的时候,章邯知道这仗根本就没法打,只有守城待援,方有一线生机。

然而,当人生的信念完全丧失后,面临再次受辱的章邯只能最后爷们一次,选择挥刀自刎而了此残生。

其他网友回答

章邯是公元前二零五年是秦国二世时得力上将。武功数一数二为秦二世镇压了红巾起义消灭了陈胜吴广。在灭赵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斩杀了楚国项梁。名气大震这时赵高乱政架空二世外,首先必需除掉手握兵权的章邯赵高在兵源上和粮草上算计章邯,把三分之一陈胜投降的士兵分配给章邯。战斗力低下在让章邯带兵去攻打巨鹿。与项羽做战,这时项羽为给叔父项梁报仇。破斧沉舟以一抵十打败了却粮无援的章邯,走头无路章邯只好投降项羽后封雍王。和刘邦韩信做战遇险时就,不一样了因为第一次投降项羽时是赵高逼得,无路可走就是错名声不保也是无耐了。如果这次在投降对於一个名将来说,已无法自已原谅自已了。只有绝路一条自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得纠正下题主,章邯面对刘邦可不是不战自刎,而是力战不敌自刎的。

章邯是大秦最后的战神,可惜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徒呼奈何。

章邯初登场的时候,官职是少府,职责就是为秦二世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是个正儿八经的文职。陈胜吴广起义时,起义军杀奔秦廷,秦廷已来不及集结各地军队,这时作为少府的章邯冷静睿智的提出释放骊山大批囚徒和奴隶,组成军队,对抗起义军。这时,秦廷已无大将,所以文官出身的章邯勇敢站出来,率领这支军队,开始了光辉又坎坷的军事生涯。

提供给章邯的历史舞台就是秦廷摇摇欲坠,起义军四起的时代,章邯是秦廷最后的钢铁屏障,他不负所望,率领囚徒和奴隶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破陈胜、灭魏咎、杀项梁、收邯郸,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少逢败绩。不过,章邯在漳水对岸与项羽对峙时,受到秦廷内赵高的屡屡掣肘,致使章邯万般无奈、进退两难之下投降项羽。而项羽担心章邯率领的20万降军入关后生变,所以全部坑杀。

项羽入关后分封诸侯,封章邯为雍王,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起,号称三秦,镇守关中。可惜一代战神章邯遇上了刚刚封坛拜将后暗度陈仓的韩信,章邯大败退至好畤,再战再败,退守大本营废丘。而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更为不堪,被揍一顿之后投降了刘邦,至此关中之地,仅剩章邯守着孤城抵抗汉军。刘邦久攻废丘不下,最后用计水淹城池,城破,章邯拔剑自刎。

司马迁可能因为章邯为暴秦尽忠、为项羽尽职、对其20万囚徒奴隶军被项羽坑杀而不作为,所以未给章邯立传,章邯的事迹都是散落在其他人的传记中。但不能否认,章邯的一生轰轰烈烈而又充满悲剧意味。他生在秦廷,对抗起义军,在他的立场也就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却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在进退维谷之际选择投降楚军,渴望继续能成就一番功名,却最终城破国除,身首异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秦末曾于定陶大败项梁的章邯降项羽之后为何面对刘邦不战自刎.webp”/>

与章邯为何投降项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