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好词 《水浒传》诗词赏析 二

水浒传好词

张 悦 老 师 推 荐经典作品就是每次重读都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运用所学,重读《水浒》诗词,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1初二5班 杨智涵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日若得复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来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这段话出自《水浒传》中第三十九回,属于随文诗词中的人物作诗。宋江讲述了自己自幼攻读经史,长大后又精通权谋之术。正如一只猛虎藏卧于荒凉的山丘之中,只好暗中收敛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着时机到来。但双脸不幸被刺文,怎能忍受被发配到遥远的江州充军。有朝一日如果能够报得冤仇,我一定要让这浔阳江腥风血雨一番。词的上阙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自己比作“猛虎”,将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境遇比作“荒凉的山丘”。好比虎落平阳,只好收敛爪牙,隐匿才华,忍气吞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宋江对自己奔波半生不过一个刀笔小吏的人生境遇的感慨,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不甘之情。词的下阙写自己遭受迫害,望得他日复仇的情感。“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则是在对前文情节进行总结的同时,又进一步的感叹自己目前的潦倒。因杀了阎婆惜,受到官府的酷刑,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抱负。“他日若得复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是铮铮铁骨好汉的怒吼,不愧是后来纵横江湖,驰骋数州,经历十郡,义军领袖应有的气魄,体现了人物性格。同时也表达了宋江内心的反叛之志,当他在官场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便本能地想起梁山这一条退路。为后文被逼上梁山的情节做了铺垫,埋下伏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体现出了他多年壮志、满腹积怨如山洪般地爆发,鲜明地体现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点名了全书的中心主旨。整首词文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易懂,毫无雕饰,但真情实感发自心底。语言朴素却又“奢华”,没有丝毫娇柔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宋江心机深重,很少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次借《西江月》直抒胸臆,在整本《水浒传》中都是很难得的。我想正是七分浔阳楼上眺望的江景,加三分倚栏畅饮的醉意,让宋江展现出了枭雄的真性情。2初二5班 贾诺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这是一首随文诗词,展现了鲁智深爱憎分明,热忱率直的性格,暗示了后文鲁智深逝世的情节。这是鲁智深死前说出的一句偈语。意思是: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欢杀人放火。现在却忽然顿时领悟到名利都只是虚妄,在这时挣脱了名利的束缚。自己的困惑像被汹涌的钱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谁,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在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夜里听到钱塘江潮信,忽然想起五台山智真长老赠给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心里顿悟,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下这首诗。后来径山大惠禅师点评鲁智深: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我认为“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中的金、玉指名、利,绳、锁是束缚的意思,顿时领悟到名利都只是虚妄的东西,此时已经挣脱名利的束缚。“钱塘江上潮信来”一句,钱塘潮好似上天安排好的一样,每年都在固定的时候准时到来,似乎人的命运冥冥中早有安排,其实一切后果皆有前因,前因种下,只待机缘,这里是借着钱塘潮信的到来比喻此时因缘成熟,时机已到,是该放下世事,了断尘缘的时候了。“今日方知我是我”,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我”才是真实的“我”。这句话是指鲁智深当下明心见性,是佛教中的开悟的境界,这个“我”,是指“自性”和“本来面目”,佛教认为凡夫未经开悟,所感受体会到的“我”,实际上是无常、虚妄的。正如《心经》中所说的“五蕴皆空”。其实作者写这些是想告诉我们读者鲁智深已经在当下顿悟。在很多人的眼中,鲁智深是一个重情重义,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能悟世道察人心的达人,不为名利财色所惑,粗中有细,嫉恶如仇。他的绰号花和尚。花,让人联想到观音菩萨所喜爱的莲花。鲁智深一身正气,只想杀尽天下所有坏人,还人们一个太平世界。他看似鲁莽,却对当时的形势有一个很深的认识,面对朝廷的招安,他感到悲观绝望。当他捉住方腊,宋江向他庆贺时,他却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矣!”“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首诗可以看作是鲁智深圆寂时对自己的人生总结和一生的感悟。3初二5班 詹普清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呼酒谩绕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一首回目诗词,这首七言律诗回顾了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经历,描绘了众好汉劫法场、大闹江州城的宏大场面。首联和颔联写出了宋江来到浔阳楼酒店,望江面烟波浩渺,泻心中千古仇恨。表达了他借酒浇愁、吟诗发泄的场面。颔联写出了梁山泊好汉伪造书信被发现,戴宗与宋江被判死囚。狴犴是古时常画在牢狱门上的走兽,后借此指代牢狱。尾联则是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大闹江州的事件。对于这首诗,我将从作用、内容和人物三方面分析。作为回目诗,本诗的首联和颔联概括了本回主要内容,即宋江吟反诗,戴宗传假信。颈联和尾联则引出了后文内容,即宋江戴宗双入死囚牢,梁山泊好汉仗义劫法场,此回目诗可谓是回目之间极为自然的过渡,承上启下。从内容方面,“渺渺烟波接素秋”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江面烟波浩渺,突出了一种朦胧的壮阔之感,更是激起了宋江心中的悲壮愤慨。额联中“浇”和“泻”字,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因刺配江州,不受重用而低落的情绪,以及他借酒浇愁,题诗泄恨的悲凉。两句诗渲染了宋江苦闷的心境。宋江题反诗入狱后,众好汉想方设法搭救,尾联的“云拥”二次既不夸张也不含蓄地表达了他们的仗义。“题诗入狱”是第三十九回的内容,“劫法场”是第四十回的内容,短短一首诗,串联了两个回目的内容,让读者拍案叫绝。人物与情节内容密不可分。我最想谈的便是宋江。宋江是一个“矛盾体”,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刀笔小吏,他怀才不遇,渴望得到重用,可偏偏在此时因怒杀阎婆惜而刺配江州,悲愤万分,醉酒后题下反诗。此时的宋江更倾向于像私放晁盖的兄弟义气,似乎放下了对朝廷的忠贞。其实不然,细想想他所“反”的其实并不是朝廷,更像是奸臣当道的社会。若不是这样,就不会有后文“接受招安”、“征辽征方腊”这些情节了。这样一想,宋江明知兄弟义气与忠于朝廷是个两难题,还想两边均顾及,使他的形象更矛盾了。这首回目诗体现了他的矛盾,也体现了他的可悲。宋江是梁山泊好汉的奠基人,又是梁山泊好汉的掘墓人。他一生只热衷于两件事。一是广结义士,二是报效国家,且后者强于前者。这首回目诗,看似写宋江“反”,实际上道出了他报效国家的宏图壮志。我认为,宋江的疏财仗义是建立在忠于朝政的基础上,可惜的是,接受招安后,众好汉备受奸佞迫害,宋江不得已与李逵等人同归于尽。他既拆散了梁山好汉,又没能被朝廷重用,十分可悲,又透出一股固执与愚钝,就这样结束了他失败的一生。一首回目诗,体现了宋江的仗义、悲愤、忠诚以及矛盾。宋江虽葬送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前途,但毕竟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作为一个小吏,竭力使忠与义两全,可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使宋江不得不走向堕落。这个脍炙人口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努力追求忠义双全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有远大抱负的英雄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则令人叹惋,可歌可泣。总而言之,这首回目诗蕴含了多重情感,耐人寻味。关注我们——文苑风景线NOW现在行动!

水浒传好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