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为何想定居宁波 丰臣秀吉想以宁波为国都

丰臣秀吉为何想定居宁波 丰臣秀吉想以宁波为国都

网友提问:

丰臣秀吉说死后要葬在宁波,当时宁波的什么征服了他?

优质回答:

丰臣秀吉,一个日本战国时代出身贫苦的政治家,由于幼年生活艰辛,导致营养不良,成年后,身高只有140公分,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猴子”。

公元1544年,18岁的丰臣秀吉投奔了织田信长,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随着时间的推移,丰臣秀吉逐渐崭露头角,地位不断地提升。近30年后,46岁的丰臣秀吉等到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乘机崛起,取得了政权,并且在1591年统一了日本。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信心大振,他便想着“统一世界”。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日本。其余的政权都是这三个国家附属,所以,丰臣秀吉制定了进攻计划。

第一步攻下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第三步拿下印度。如此一来,一幅早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500年的“超级亚洲共荣圈”诞生了!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丰臣秀吉经常给自己的臣子们画饼充饥,不断地给周围的人打气,这种美好的畅想犹如今天的传销团伙一样。他曾在给自己小妾浅野氏的信中说;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后来,丰臣秀吉开始了更疯狂的畅想,并且把这个畅想以诏书的形式颁布,宣称准备迁都北京;

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

而他自己呢?也准备到咱们华夏大地享清福了。他为自己选择的地方是宁波,放言称“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

宁波,这让人很奇怪。

当时的中国除了北京之外,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地都比宁波出名,为什么丰臣秀吉却幻想着将北京让给天皇,自己居住于宁波呢?

难道他想吃汤圆了?

显然不是,原因在于丰臣秀吉就认为中国有两个大城市,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宁波,其余的实在不了解,说出第三个来都算难为他了。

宁波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是“圣地”

宁波最初称为明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在唐朝时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宋朝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明州成为了著名的港口城市。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虽然下令海禁,但却留下了明州为通商口岸,并且改明州为宁波,意味“海定则波宁”。

当时的宁波成为了中国对外的窗口,承载了大量的对外贸易,所有的日本人如果想进入中国朝贡,必须经过宁波。在这里还发生了“争贡之役”。

当日本人看到宁波的繁华富庶,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后,很多日本人认为这就是大明王朝最繁华的城市。很多日本人甚至把宁波看做了第二故乡,就这样,宁波成为了日本向往的天堂。

丰臣秀吉也不例外,他认为宁波有着诸多贸易的便利条件,可以获利颇丰,而且距离日本也近,便于遥控指挥,所以他选择了宁波。

当然,岛国嘛,难免会有一些无知。丰臣秀吉异想天开的认为,宁波和北京距离很近,可以遥控天皇。另外,在丰臣秀吉的印象中,宁波靠近天竺[印度],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

不过,一场万历援朝抗倭的战役让丰臣秀吉大受打击,最终所有的幻想都成为了空谈。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宁波确实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城市,甚至,千年来,在日本人眼中,宁波是个仅次于中国行政首都的,最“高大上”的存在。

早先遣唐使的那个年代,大量东渡而来的日本“留学生”与“留学僧”们,历尽艰辛抵达东亚大陆后,登上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明州,即当今的宁波市。

虽说中日两国之间离得不算太远,常被形容为“一衣带水”,只是,那时候的日本航海技术还比较落后,来往一趟非常不容易。遣唐使团若碰上狂风巨浪,船队轻则偏离航线被刮到别处,重则船毁人亡。即便是那些九死一生后,幸运抵达的人员,多数也被航海过程折腾的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在宁波,他们受到了官方的热情欢迎,好吃好喝好招待,做了充分休整后,再拿上政府涉外部门开的“介绍信”,就一路绿灯大开,直奔长安城了。

(唐朝政府发给“留学僧”前往五台山和长安的公验文书,功能类似于当今的介绍信。文书中明确写明了人数及行程等信息)

到了明朝初年,日本的室町幕府曾主动向永乐皇帝称臣,建立起了朝贡体系,即“勘合贸易”。而这个“勘合贸易”的主要通商口岸,就是“宁波港”。

在宁波,明朝政府设有专通日本的市舶司,吸引着大量日本商人来华活动。为了配合勘合贸易,市舶司还配套建设了主要对日本人开放的迎宾馆、嘉宾馆、市舶码头等设施,以方便两国往来经商。大量的日本商人通过宁波港的外贸活动发家致富,宁波也成了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和数代日本人心驰神往的美好之地,名气甚至大过了北京城。

到了16世纪中期,由于某些日本贸易人员表现实在太差,投机取巧还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明政府取消了中日间的官方贸易。

之后,沿海的民间走私活动兴起,中日商人雇佣了大量日本浪人充当私人武装,以宁波双屿为据点,跟大明反走私武装对峙,同时,各派别的走私队伍之间,也不断进行着大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再接着,他们一面从事走私贸易活动,另一面则登陆袭扰沿岸居民,最终发展成为倭患,成了明朝中后期的一块巨大顽疾。

16世纪末期,日本传奇人物丰臣秀吉终结了日本战国时代的百年乱世,统一全国。

(丰臣秀吉四肢非常短小,按他传下来的盔甲换算,他老人家的身高仅在140cm左右)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开始放飞自我的规划了一番“远大抱负”——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占领印度,称霸亚洲,建立日本人主导的亚洲大帝国。

按他当年的话说是——“假道朝鲜,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此番规划,简直与300多年后,日本法西斯军部制定的那个“大东亚共荣圈”如出一辙。

当年,丰臣秀吉的设想是,消灭大明王朝后,让天皇迁都北京,自己则坐镇宁波。

因为,正如前面讲的那样,他还有更远大的计划——坐镇宁波,南下、南下……

宁波作为一个国际港口性城市,可以顺着季风乘船南下,到达马六甲和印度,进而征服印度。

显然,丰臣秀吉他老人家虽说成了全日本的大BOSS,但见的世面,开的眼界还是太有限。那个年月的日本高层,对于大明王朝的认知,仍相对肤浅,天真的以为中国的面积仅为朝鲜的五倍大左右,而北京和宁波的距离,也就跟大阪到京都差不多。

岂不知,前者隔了1300多公里之远;而后者才50公里而已。

此外,他对东亚沿海与印度的距离,估计的也过于乐观,甚至还曾计划,以宁波为总部,可以临近指挥“对印度作战”。

这就是1592年,日本首次入侵朝初期,大明没有派兵介入前,丰臣秀吉曾自豪的在“领导班子会”上规划的——“吾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印度”。

可笑的是,他太小看了我大明王朝的体量。

丰臣秀吉在朝鲜并没有爽太久,就遭遇了大明军团,15万日军被李如松将军的7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丰臣秀吉的队伍匆忙渡海逃回了日本。期间,丰臣秀吉曾试图与大明和谈,但因立场和实力差距太大,和谈破裂。

1597年,碰壁后特别“上火”的丰臣秀吉再次以14万大军进攻朝鲜,决定一洗前耻。结果,明军在邢玠和邓子龙的率领下,没费什么劲,又一次大破日军。

至此,丰臣秀吉版的“大东亚共荣”彻底破产。

次年,丰臣秀吉病死京都伏见城,只留下了没什么势力的孤儿寡母。很快,他打下的江山,迅速被德川家康接手,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代。

困于寒微的出身,丰臣秀吉毕生都在拼命证明自己。这促使他选择在事业的高峰,螳臂当车般的发动了对东亚大陆的战争。

显然,这两场战争最终促成了他的身死族衰,令其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兰台令君,我来回答!

丰臣秀吉应该说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被后人誉为“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他曾经短暂统一日本,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还妄想统一世界,想先侵略朝鲜再进攻明朝,在写给自己小妾的心中,还大言不惭地说道:“在我生存之年,誓将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不过今天咱们主要说说他和宁波的那些事儿。

宁波的商业气息吸引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虽然是农民出身,却是一个十分重视商业建设的人。这在当时的东亚国家中是十分少见的。朝鲜咱们就不说了,就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历来重农抑商的帝国,而且将老百姓的职业划为三六九等,所谓的“士农工商”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正因为这个特点将他与宁波联系到了一起。而波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商业与对外贸易拥有天然的优势,是古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几个相对重视商业传统的地方。可以说宁波之于明朝并不亚于现在的上海之于中国。

它以前叫做明州,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防止倭寇,下令“片板不许下海”,却保留了明州作为有限度的和国外进行商业的通商口岸,并且改明州为宁波,意寓着“海定则波宁”,宁波便被赋予了政治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就宁波也称为了日本商人的“天堂”。即位重视商业发展的丰臣秀吉自然对宁波心向往之。丰臣秀吉死后还发生了历时一年的宁波争贡事件就足以说明日本商人对宁波有多么重视了。

好像是误会了什么

丰臣秀吉拥有出色的政治天赋,但是他的地理水平确实不敢恭维,不过这也阴差阳错的让他更爱宁波了。丰臣秀吉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信佛,在他统治时期曾经下令严格保护日本的佛教寺院。一直来他一直以为宁波更靠近天竺,也就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而且还认为宁波靠近北京,如果征服了明朝,那么宁波无疑是最理想的都城之选。这非常有利于他对芸芸众生的政治控制和思想统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洗脑。

梦想灰飞烟灭

丰臣秀吉当时有这样的奇葩构思肯定是建立在他能征服明朝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上的。历史已经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当时在明朝并非像洪武、用了年间那样所向披靡,但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日本能惹得起的。万历皇帝大笔一挥决定援助朝鲜,数万明军跨过鸭绿江,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也让丰臣秀吉认清了现实。至于他的地理谬误有没有被纠正咱们就不知道了。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答案,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丰臣秀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在统一日本之后,居然狂妄自大到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先征服朝鲜,而后入侵大明国,建立一个以北京为首都的庞大帝国。

他这个庞大的计划即使顺利实行,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够完成都是个奇迹。

结果,在朝鲜,丰臣秀吉的鬼子部队,就让大明朝胖揍回海里去了,而且是两次!

在过去中国人的心目中,宁波远不能跟北京、南京、长安、洛阳等这些城市的地位并论。即便明朝分封藩王,也都不会考虑到宁波这块地。

那为何丰臣秀吉却对宁波情有独钟,妄想定居於宁波呢?

勘合贸易

丰臣秀吉曾说过征服大明之后的盘算,即:奉日本天皇定都于北京,而以其养子丰臣秀次(外甥)为中国的关白,自己则到宁波去定居。

宁波,古称明州。自南宋至明初,我国的海上贸易都非常繁荣,泉州、明州(宁波)、广州等是我国最为繁荣的港口城市。明朝沿袭前朝之制,设立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诸国朝贡与贸易等,共设三处,分别为广东、福建、浙江市舶司。广东市舶司位於广州,专供南洋诸国而设。福建市舶司起先位於泉州,而后迁至福州,专供琉球国而设。

浙江市舶司位於宁波,专供日本而设。

自古以来,日本与天朝通商都需要勘合,而宁波是勘合贸易的主要港口。

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宁波远比北京、南京要重要的多的多。

当时的宁波相当于现在的纽约东京香港,是国际性贸易城市,而中明朝国又是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即便现在一个普通人也乐意去当一个北漂什么的。更何况这么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枭雄呢。

得明州近可控制黄海东海,控制中日朝的贸易通道。往南又可辐射到吕宋岛,婆罗洲和马六甲。所以,宁波是丰臣秀吉的理想港湾!

大阪城

丰成秀吉的梦幻之城–大阪城,三面陆地,一面临海。即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又是重要的贸易航线。

而丰臣秀吉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看来看去,认为宁波的地形最接近大阪城。

何况当时丰臣秀吉对中国的面积其实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误以为中国只是日本的四五倍大而已。

而宁波到大阪,和宁波到北京的距离差不多。

到了后来,丰臣秀吉在自己的疯狂计划上又加上了一环:征服印度。

他认为以宁波为指挥中心,进行印度攻击战的指挥,是最恰当不过了。

总而言之,丰臣秀吉征服全亚洲的计划只是坐井观天,痴人说梦而已。

晚年的丰臣秀吉活活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宁波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城市,到明朝时已经承载着国家对外通商的很多份额,高丽(朝鲜),日本与明朝的商贸往来,首站常常要经过宁波。这就给日本人造成了一种印象:宁波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这个时期野心勃勃的日本名将丰臣秀吉,生前未能如愿,希望死后葬于宁波,他感觉死而无憾了。

丰臣秀

1537年,丰臣秀吉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织田早逝,母亲改嫁,他不堪继父打骂遂离家出走。17岁时投靠织田信长,因为善于察言观色,办事积极,深得织田信长赏识,渐渐的委以重任,并成为其心腹。从此丰臣秀吉跟随织田信长南征北战,因战功卓著,不久被织田信长赐予滨城成为一方霸主。

1582年,日本爆发叛乱——“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手下明智光秀杀害,在外征战的丰臣秀吉立即赶回京都平定了叛乱。1590年,丰臣秀吉最终降服了德川家康,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万历20年即1592年,丰臣秀吉心里谋划着狂妄之想:出兵朝鲜进而入侵明朝乃至整个亚洲。于是发动了30万大军入侵朝鲜,明朝出兵救援,中国史称“万历援朝之战”,日本史称“文禄,庆长之战”。

丰臣秀吉妄想:灭亡明朝之后,把日本天皇迁至北京,自己则定居宁波。丰臣秀吉看好宁波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他认为宁波距离日本很近,对外贸易发达方便,自己坐镇宁波既可以控制明朝,又可以掌控日本。再一个就是,明朝永乐年间,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向明朝称臣,被明成祖朱棣封为日本国王,中日两国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而明朝对日本进行“勘合贸易”的主要港口就是宁波,因此日本人认为中国除了北京,就宁波最繁华了。

第三,丰臣秀吉认为宁波跟自己的主城大阪一样三面靠陆,一面临海,是易守难攻的优良港口城市。第四,丰臣秀吉心想:宁波距离北京很近(他认为最多是50多公里之遥),自己在宁波可以方便控制北京的天皇。同时他认为宁波距离印度也不远,征服中国后才能入侵印度,自己在宁波有利于临近指挥对印度作战。

野心大大的丰臣秀吉想得太天真了,是他们的裕仁天皇穿越他了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