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亭记和醉翁亭记的不同 同出欧阳修之手,为何《岘山亭记》没有《醉翁亭记》名气大呢?

岘山亭记和醉翁亭记的不同 同出欧阳修之手,为何《岘山亭记》没有《醉翁亭记》名气大呢?

网友提问:

同出欧阳修之手,为何《岘山亭记》没有《醉翁亭记》名气大呢?

优质回答: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那种“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他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如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醉翁亭记》,对滁州山间朝暮变化,四时不同景色,以及滁州人和自己在山间的游乐描写,笔墨所到之处,层次利落分明,语言自然流暢,表达了摆脱约束,从容委婉的情致。

除《醉翁亭记》外,欧阳修还写过《岘山亭记》。不过,同样出自大家之手,《岘山亭记》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影响不及《醉翁亭记》。但我认为,《岘山亭记》中所论及的政绩观、名利观,至今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己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江汉之间者,至今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已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序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后,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岘山亭记》因亭及山,因山及人。一开始就写出两个让岘山出名的人物一一羊祜、杜预。然后对他们立下的功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接着,针对一人因自顾而悲伤,一人因自喜其名而铭功刻石的作法提出批评,指出他们“皆自喜其名而过为无穷之虑”。最后,作者对当政者史中辉提出了自己的希望:重政绩而轻名声。

九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依然感到很亲切,很有借鉴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巅峰之作,全篇以乐为中心,得之心,寓之酒。

全篇简似白话,绝妙用活,层层剝笋,使游琅琊山,无须导游,按文所绘,便通达醉翁亭。

全篇用活也字,共21个。用活而字,共24个,用活乐字,共10个。这三个字占全篇八分一左右。字到妙处皆为活。

全篇真人,真山,真水,永隽绘制,维妙维俏,山随人走,水随人流,思维此篇,乃灵动立体画卷。

《岘山亭记》,虽也上乘,难与《醉翁亭记》媲美。就如同苏轼《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一样,同出苏轼之手,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为赋体文学集大成者,后者略显颓色。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同出欧阳修之手,为何《岘山亭记》没有《醉翁亭记》名气大呢?.webp”/>

与同出欧阳修之手为何《岘山亭记》没有《醉翁亭记》名气大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