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槁木死灰的原因 红楼梦中李纨的命运

李纨槁木死灰的原因 红楼梦中李纨的命运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李纨,真的是“心如枯井”、“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吗?

优质回答:

《红楼梦》中的李纨,是贾珠的妻子,是荣国府二房的长媳,但贾珠早逝,李纨年纪青青便成了寡妇,书中说她活成了”槁木死灰”。但是,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活成槁木死灰呢?李纨有儿子在,她有最大的底牌,她怎么会真的”心如枯井”呢?

李纨表面上心如枯井,内心里却是生机勃勃,因为她对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通过儿子能改变她的命运,体现她的价值。因而她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小小年纪就坚持在每日到学堂学习,而且在休息时间也要充分利用。

李纨不但要求儿子的学习,而且对儿子六艺也非常注重,有一次,贾宝玉在大观园里看虫看鸟看鱼,一抬头,忽然发现眼前跑过去一只鹿,而后面跟着李纨的儿子贾兰,原来贾兰在利用休息时前练射技。

李纨因为内心有希望在,所以她虽是寡妇,仍然内心拥有明媚的春天。特别是搬到大观园以后,与那些小姐妹们在一起,她就如同木了春风的花儿草儿,生机蓬勃起来。听见探春要建诗社,她便自荐为掌门,看见没花开了,便想着剪几枝供瓶,就是惩罚做诗落地的贾宝玉,也罚得雅致。

因而《红楼梦》中虽然开始说李纨”心如枯井″”槁木死灰”,但那些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李纨是个有城腑,有追求,有承担,充满生机活力的好女子

其他网友回答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槁木死灰”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人象行尸走肉一样,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热情,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等死?还是另有解释。

我觉得,槁木死灰固然有生活失去热情的意思。但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它指的是情感方面,简单的说,就是指对爱情的追求方面把热情和希望全部浇灭。而不是指生活的全部。

因此,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纨教育儿子成才。看护照顾未成年的小姑子们。在这些方面,她做的都是很好的。并非全无生活热情。特别是在大观园里,当小叔子小姑子们都慢慢长大的时候。李纨比较积极的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比如办诗社,吟诗做画等等活动中,李纨都表现出了一个大嫂子应有的风范,而和“槁木死灰”不太靠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原文中所说的李纨“槁木死灰”是假的,是“贾语村言”之类的,背后还有很多密秘呢?这样解释就没有意思了。

“槁木死灰”仅仅是指情爱的方面。也就是说,李纨不到二十岁就死了丈夫。从此之后,她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爱情。爱情是与生发相联系的。槁木是不能生发的。所以,就以槁木代失去爱情,得不到爱情滋润的女人。死灰之意,也是一样。两情相悦不是常常被比喻为“干柴烈火”吗?死灰之意,表示爱情不再燃烧。

按这样的理解。李纨心如槁木死灰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想象,可能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纨可能会想起爱情。但是,这种念头,一带是被他自己以理智压制住了。当时所谓的理,就是程朱的“理”,就是与人欲相对的。在“恶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大氛围之下。心如槁木死灰,是李纨这种情况下的常态而己。心死了,生活也就平静了。心不死,麻烦事就多了。

李纨能做到槁木死灰。与她家庭出身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红楼梦》第四回中,介绍了李纨的家庭出身情况: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国子司业。这个类似于今天中央党校的校长。对于道德和法律的遵重,是异于常人的。所以,李纨从小读的书中,都是宣传“恶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内心有了这样的信念。也就不难做到了。

假如李纨从小看的是《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书。可能就不一样了。林黛玉不就是和贾宝玉一起看了《西厢记》才常常想着恋爱的事吗?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戏词,而身心荡漾的情景。如果李纨经常看这些书,大约就不会心灵平静,心如死灰了。

李纨心如死灰。在贾珠死后,一辈子和情爱没有关系。含辛茹苦的把贾兰拉扯成人。最后显亲扬名。李纨也落了个荣华富贵的凤冠霞帔的结局。这在当时来说,是完满的结局。宋明以来的贞节烈妇,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这样了。

可是,曹雪芹的思想是超越以宋明理学为基础的儒家观点的。李纨的这种完美结局,在曹雪芹的眼里,其实是一种悲剧。曹雪芹提出的问题是:以一生的坚守,助子成名。这样的人生真的是好吗?曹雪芹给也的答案是: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是对宋明以来“恶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道德观念的尖锐批判。

《红楼梦》除了受《金瓶梅》的影响之外,受《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影响也很大。可以这样说,没有前三者,也就没有《红楼梦》。《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就是青春和爱情的化身,而杜丽娘所追求的,除了精神上的爱情之外,很明显的有肉体之爱的成份。生活中如果没有了这些,那么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差别呢?所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说: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

林黛玉的身上,是有杜丽娘的影子的。只是杜丽娘是浪漫主义为主的形象。而林黛玉是现实主义形象为主。而在明清时期,杜丽娘那样的形象,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林黛玉死了。而能活下来的,只是李纨这样压抑自己情感,“存天理,灭人欲”的人。

因此,李纨确实是心如槁木死灰。这是时代所决定的。如果生活在今天,她决不会这样。因为,在今天,助子成名和寻找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是不冲突的。而在当时,两者是不可得兼的。明白了这些,才能明白《红楼梦》的意义和曹雪芹的伟大。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中的李纨,是荣国府的珠大奶奶,姊妹们称她为大嫂子。丈夫贾珠早逝,她年轻孀居,育有一子贾兰。文中说她:

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出身诗书世宦之家,但她的父亲崇尚“女子无才便有德”,重视妇德妇功。给她取名“纨”,字宫裁,就是想让她以针织女红为主 。她父亲名“守中”。曹雪芹善于以人特点命名。从他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恪守礼教、面目可憎的老夫子。

李纨读书以女德教育为主,作者安排她这样的身世,似乎很符合一个守寡之人的特点。李纨出场的一系列介绍,让我们觉得她应该人如槁木,心如枯井,微澜不起。但当我们书往下读时,发现李纨根本不是那样的形象。相反,她非常的富有青春朝气,清雅、有情趣。她的很多行为和她父亲教导的背道而行。

诗结海棠社

书中第三十七回,探春偶起雅兴,邀请姊妹们建立诗社。除了宝玉兴致勃勃,另一个兴头最高的竟是“死灰槁木”之人李纨,她不仅毛遂自荐任社长,而且以前她就有建诗社的想法。文中写:

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黛玉说大家既然作诗,就要取个雅号,又是李纨第一个响应,而且自己把雅号已经取好了:

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诗社建成,李纨积极把场地设在自己的稻香村,又安排人员分工,制定处罚规则。“咏白海棠”的题目也是她出,由衷地咏叹美好事物。

大家的诗作也由她评判。宝玉说李纨不善作却善看,最公道,大家都认同。这说明李纨也是富有才情,知识广博。她评判薛宝钗第一,黛玉第二,黛玉也无异议。她给宝钗诗的评语“含蓄浑厚”,黛玉的则是“风流别致”,真是恰如其分。诗品如人品,一下子把两人的特点点出来了。菊花诗李纨给排了名次,宝玉极赞“极是,极公道。”

为给诗社拉赞助,李纨带着姊妹们去找王熙凤,你看她怎么说的。无赖、泥腿、市俗、下作、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黄汤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狗长尾巴尖儿,一车子的村言俚语,就像脂评说的: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哪里是一个贞静淑女的言语?

她父亲意图培养她成为优雅淑女,但这连珠炮地轰凤姐,伶牙俐齿,哪里比凤姐差?

联诗芦雪广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大观园最美的场景之一。这么美好的事,也是李纨发起。联诗一事体现了李纨极高的审美意趣。

只见他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又说:“大奶奶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

李纨眼光独到,赏雪最佳之地是芦雪广。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

即景联句又是李纨限的题目,应时应景。她对宝玉的处罚更雅致。她让宝玉去栊翠庵折红梅,还要做红梅诗。

怡红开夜宴

怡红院宝玉过生日,深更半夜把大家清来饮酒,做“占花名”的游戏。黛玉说担心他们半夜聚会,以后无法管束下人。第一个说不妨事的却是李纨。

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

只要有机会,李纨愿意放下束缚,放下矜持,痛痛快快地生活。

李纨非常风趣幽默。黛玉打趣探春,探春让李纨给黛玉一下子。

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

由上面大观园的种种活动,如果文章开头没有告诉我们李纨是守寡之人,我们能瞧出她的孀居身份吗?除了不如王熙凤泼辣,她和姊妹们玩笑嬉闹,就是一个正常的青春女子。她们在世外桃源的大观园肆意泼洒自己的如花年华。

按道理,李纨是荣国府贾政的嫡长媳,又生育一子,地位尊崇,风光应该丝毫不逊于凤姐。但是她是守寡之人,人世间的一切繁华热闹再也与她无关。

第六十五回,尤二姐向贾琏的小厮兴儿打听荣国府的人情事宜,兴儿这样说李纨:

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兴儿的话说到了关键处。是家族规矩,寡居者守节就是她的责任,生活中的美好和她没关系。是封建礼教的要求,她别无选择。她只能如槁木死灰,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她屋里连胭脂水粉都没有,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姑娘奶奶们送宫花也没有她的份。她不能拥有花儿朵儿,她不能打扮。她抽的花名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不高兴又能怎样呢?

她的判词说:桃李春风结子完。生完孩子她的春天就完了。美好年华就这样虚度,就像歌里唱的:“谁来赔这一生好光景?”

(图片来自腾讯视频小戏骨《红楼梦》)

淡看云起,静观花落,我是知天命之年的70后女子淡看云起,热爱红楼,喜欢张爱玲。以上拙见,欢迎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李纨随死了丈夫,但是她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并不是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任何盼头了。贾兰又聪明好学,被李纨教育得很好,更是宁国府的长孙,受到贾家长辈一致的喜欢。作为寡妇,李纨自然活得清心寡欲,没有姑娘们活跃,但是也达到心如枯井,如槁木死灰般没有生气,对生活她虽不是特别积极乐观,但也没完全消极面对的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

李纨作为荣国府贾家二房的嫡长媳,在贾珠生前还是很有地位的,好景不长,贾珠年纪轻轻就病逝了,李纨成了寡妇,王夫人认为她把贾珠克死了,不甚喜欢。好在还有遗腹子嫡长孙贾兰,可惜有了贾宝玉珠玉在前,贾兰也就不得重视。

“心如枯井”“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不见得

虽然贾珠的死给她带来很大的打击,绝望肯定是有,甚至万念俱灰。这个时候有儿子贾兰的出现,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新的惊喜。李纨就将全部心神寄托在贾兰身上,照顾好贾兰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甚在意。

“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其实只是不苟言笑,这是由李纨寡妇的身份决定的。身为寡妇,丈夫过世,不能开怀大笑很正常,所以平日里说话很少,出现得很少。

搬进大观园后,焕发生机

元春省亲后,贾宝玉和一众姊妹搬进了大观园,李纨作为唯一的已婚妇人,带着儿子贾兰也住进了大观园,并且居住在贾元春最喜欢的浣葛山庄(稻香村)处。作为长辈,管理大观园的大大小小事情,还有贾母给的任务“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万事都井井有条,“心如枯井”的人如何有精神打理?

众人起诗社,李纨态度积极,非常活跃,当仁不让自荐为掌坛,“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教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舍,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不会作诗……我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以为誊录监场……”。

李纨负责操办每次诗社,还领着众人向王熙凤化缘,募集资金支持。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唯一的一首诗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读此诗,虽然比不上黛玉、宝钗,却足以让我们了解到,李纨灵魂里的诗意,生命中还是带着色彩缤纷的,并不是“心如枯井”“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稻香村的景色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有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可见这是一个精致的女子,心如死灰之人如何有心思打理呢?

以上为头条号“晴空莽莽”的回答,头条App搜索关注“晴空莽莽 ”与您分享更多文学、诗词、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