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打油诗 民国打油诗人

民国著名打油诗 民国打油诗人

网友提问:

民国时期有哪些很有趣的打油诗?

优质回答:

民国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打油诗,其中很多是对实事的讽刺和戏谑。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如鲁迅先生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还有一些打油诗则是民国时期一些不通文墨的人附庸风雅的产物,如军阀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家里钱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张宗昌土匪出身,胸无点墨,却好吟诗,甚至整理出一本《效坤诗钞》,到处送人。且看看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打油诗,如《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如《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如《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再如《俺也写个大风的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欢迎大家关注交大女博士,有关于教育、文化、历史的问题,欢迎大家向我提问。

其他网友回答

民国打油诗人,我只推张宗昌。

其他网友回答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现代的打油诗,成了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1927年以后,蒋介石统一全国,但各路御用文人依然我行我素,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

大家去谒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

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现代的打油诗是更具民间小调,和当地的风俗,人们脱口编出来的话,通过押韵的谐音来连接。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谣还有的是讽刺性的等。生动形象描述时代的转变和一种社会现象。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一次,张宗昌游完泰山后,诗兴大发,当即挥笔写了一首题为《咏泰山》。诗曰: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宗昌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是《天上闪电》。诗曰:

忽见天上一火镰,

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镰?

张宗昌在游完蓬莱阁后,写了题为《游蓬莱阁》的打油诗: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还有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早已回沛县。

另一首题为《改写<大风歌>》的诗是这样写的: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历史上,写打油诗的人不少。但象张宗昌这样出诗集的,可能不多。打油诗史上,真该给他记下重重的一笔。

诗歌园地里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反义诗,这类诗也多为打油诗,虽名不见经传,却广为流传。解放前北平流传的《颠倒歌》就属这类作品。歌云:

东西街,南北走,

忽闻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锣鼓打喇叭。

这类诗把反说事物,与学理相悖,但正是这种可笑的组合,含而不露地讽刺了当时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

由于打油诗不受格律限制,可以直抒胸臆,生动活泼,所以也深受武人的喜爱。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率部驻防徐州时就写过一首植树诗:

老冯住徐州,

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

我砍谁的头。

同样是打油诗,水平高的比如这位

周作人《偶作打油诗二首》(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柳,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清茶。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所谓英雄本色,好汉屁多,张学良很能剖析自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