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向日葵文/刘素洁湛蓝的天空中,白云丝丝缕缕,像洁白的羽毛,像神圣的哈达,像柔软的棉花垛。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向日葵,一朵朵鎏金圆盘一样的向日葵,在风中亭亭玉立,组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这是我到西北地区旅游时看到的美丽风景,这一摄人心魄的美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而在许多风景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景。金色的向日葵,以她的毫无旁逸斜出、以她的亭亭玉立、以她的黄绿相称、以她的向日而转、以她的金瓣片片、以她的果实累累而让众人喜欢。哪怕就是她的花盘,也要排列得那么艺术,小小花蕊鳞次栉比的。下圆上尖的瓜子呢,紧紧地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特别喜欢阳光下的向日葵,阳光的金色洒在向日葵的金色花瓣上,照在她大大的花盘上,照在她花盘中那一个个小小的花蕊上,是那么的祥和、美丽。今天,在操场上,看孩子们练健美操,忽然觉得那在阳光下活蹦乱跳地张扬着青春的他们,不也恰似一株株迎风而立的向日葵吗?而且,我真的喜欢这样在阳光下拉着手笑着说着跳着的他们。比起在教室里的沉闷,在操场上的他们不知要活泼了多少倍!但这一株株活泼阳光的向日葵,却被束上了一圈圈的绳索,难以在晴空下自由呼吸。是谁让他们在豆蔻年华变得那么沉闷而寡言?这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整个国家反思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他们是阳光少年,阳光少年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沐浴着阳光成长吧?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向日葵那么幸运,可以在空旷的原野里静静地享受阳光的沐浴,享受清风的吹拂。他们,“享受”的是来自学业的无限压力,太阳还没有出来,他们就已经坐在了教室,当他们放学后走出教室时,太阳早已隐身山后了。每一天,他们都与阳光失之交臂。甚至,他们都没有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那么轻松。记得我上初中时,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上学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早上骑着自行车,跟同村的伙伴儿一起走在乡间的柏油路上,金色的太阳一路上笑吟吟地看着我们、伴着我们,将金色的光辉洒在路边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上,树影拉得很长很长。低矮的灌木丛中,晶莹的露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辉,亮晶晶地,魅惑着我们的眼睛。中午,回家吃饭了,路边随着季节变幻着不同的风景:杏花先开了,在人家院墙上探出头来,向我们诠释“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杏花还未败,桃花红了满园,一株株桃树,似一位位妙龄少女,浅笑低吟。槐花开了,还没走到村口,就嗅到了沁人心脾的馥郁香气,深深地吸一口,恨不能变成小蜜蜂钻到槐花那洁白的花瓣里。我还喜欢梧桐树,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色的花朵挑在枝头,香远益清,尤其在雨后,满地小喇叭一样的花朵儿把尘土都染香了。转眼便“阴阴夏木啭黄鹂”了,我们边走边学着鸟儿的叫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鸟。秋天来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黄豆、地瓜……黄黄绿绿,将大地装扮得五颜六色。少男少女们最爱的,莫过于骑着自行车从枯黄的落叶上碾过,落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秋日的赞歌。寒假快来了,时有大雪封地,这时,自行车是不能骑了,我们要步行,有时,故意走在白雪皑皑的麦田里,看深深的脚印留在地上,听呼啸的寒风中高空处的电线发出时强时弱的嗖嗖的声音,这冷寂的一切,时常让我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下午,太阳还未西落,我们就已经放学了,我喜欢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不用写太久,作业便全部完成了,那个时候,夕阳西斜,我边骑自行车边欣赏那又圆又大又红的太阳,隔着白杨树,夕阳忽隐忽现,好像在跟我捉着迷藏。那时,我们的教辅资料,永远只有那么一本《基础训练》,每一课的练习题都不超过两面。那时候,印试题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老师们要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特制的钢尖的笔(类似于圆规的尖)在蜡纸上刻字,然后把蜡纸固定在油印机上,下面放上白纸,用带有油墨的滚子在蜡纸上面滚,滚一下,就印好了一张,再滚一下,又印好了一张。印好了,还不能马上摞在一起,油墨粘乎乎的,还得先放到一边晾晾。想一想,要印好几百个学生的试卷,得费多少力,用多少时间!况且,刻蜡纸可是得用力气的活,不用劲,蜡纸就刻不透,刻不透,滚油墨时就漏不下油墨去,试卷也就印不清了。如此麻烦,老师哪能一单元一测?连一月一测都做不到,更不必说现在的堂堂清课课清和那每节课一张的导学案了。所以,每天晚上,我们的作业都很少,回到家那是要先喂喂鸡喂喂猪喂喂牛干点家务活,然后家里没啥活了才在晚饭后写作业的。像我一样在学校先把作业写完再回家的也是绝无仅有。所以我的老师在我毕业上高中后还以我为榜样教育学弟学妹。没有了各种各样的测验,也就少了无数竞争的压力。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也不会开家长会(我上初中时一次家长会也没开),回家家人连试卷都不看,排名更是没有的事儿。也就知道班里谁考了第一第二,其余同学的名次,谁都不知道,恐怕连老师都不知道。反正我当时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班主任就是数学老师,我整天到办公室,从未听班主任念叨过班里任何人的名次,也没看见过类似排名的成绩表。晚上,写完作业的我会自己复习、预习,然后就看自己喜欢的书,有的时候,一晚上就把金庸的一本武侠小说看完了。周末呢,几乎不记得还有作业了,记得最多的是周末要去干农活,种棉花、洒水、间玉米苗、薅草、施肥……总之比学习累多了。要是有那么多作业要写,可以不去干农活了,那该多么幸福啊!当然,没有农活时,我们会男同学女同学约到一起,去某位好朋友家玩,去观赏有着悠久历史的潍河,去游览从未去过的郑玄祠……很是开心愉快。至于寒暑假,我们的作业更单一:《寒假园地》或《暑假园地》。那时还没有什么素质教育的说法,更没有减负的口号,但是,孩子们上学反而很轻松。我觉得,那时的我真的像原野中的一株向日葵,自由而奔放地生长。而现在,整天呼吁减负,可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却亲眼目睹了孩子们一茬比一茬负担重,真如有些人调侃的一样:“减负减负,减去负的,不就成了正的了吗?不就是又增加了吗?”99年,我刚参加工作,那时孩子们每周上五天半学,但是五天半后,他们基本没有作业。那时,也还没有任何辅导班。毕业班周六一天都会上课,但周日就是他们自己的了。后来,就改为五天工作制了,师生皆大欢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个个孩子在家长的“关心”下上起了辅导班,一开始是少数现象,后来,上的人越来越多,再后来,不想上的也不得不上了——不上就要被人家落下。最初,学习拔尖的孩子是很少上辅导班的,因为他们考高中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的,根本没必要去上辅导班。可是自从高中有了创新班,尖子生也要接受特别辅导了,否则就很有可能考不进创新班,也就会失去上重点班的机会。就以某学校的一个班为例吧,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前,班主任做过统计,全班近50人,只有8个人没上地理辅导班。有的孩子,周六周日两天都要上地理辅导班,有的孩子,周末两天要上四科的辅导班,想一想,一科的辅导时间至少一个半小时,还有路上往返的时间,上三四科,孩子得有多累!孩子们总说,他们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去往辅导班的路上,虽有夸张,却也道出实情。每到寒暑假,大街上到处是背着书包奔波在去辅导班的路上的孩子。上辅导班,不仅是占用太多时间,让孩子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更浪费了家长很多金钱,这也让家长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成才——投资总要得到回报嘛。孩子们的压力就更大了。我所期盼的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渺茫,相反,倒是我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这种形势,送女儿上辅导班,晚上陪孩子加班加点……生在这个时代,怎能不适应潮流?只是看到孩子每天一身疲惫,自己内心隐隐不忍。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青春年少的他们却早已少年老成,尤其上了初三以来,在学习上越来越没有了热情,更多的只是无奈。所以课堂上、教室里,看到的,总是他们一脸的老气横秋……今天,因为学校举行活动,我们师生一起在操场练习健美操,秋日的阳光下,当TFBOY的《青春修炼手册》响起,他们立刻找回了青春,翩翩起舞,活力四射,好似一株株挺拔向上的向日葵在风中袅娜摇摆。多美!这才是豆蔻年华应有的风采!可是,谁又能给他们多些展示美的机会呢?也许,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才能道出他们的心声: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阳光中的向日葵,美丽而又纠结……

作者简介:刘素洁,家在黄岛,爱在黄岛,爱家在黄岛。喜欢读书,喜欢码字,喜欢与文友切磋交流。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编辑:jing1qiu(静秋)校稿:Z1535654123(杨柳依依)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长按二维码关注家在黄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