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真实评价 朱厚照御驾亲征过蒙古

明武宗朱厚照真实评价 朱厚照御驾亲征过蒙古

网友提问:

对于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明武宗绝对是明朝历史很特别的皇帝,感觉当皇帝不是他的爱好。他更像一个调皮、不听话的学生。

本来打蒙古小王子部落是很危险的事情,根本不用皇帝亲自出马,只需要派一员大将率兵出击即可。他却亲自出马,自封大将军。为了配合朱厚照作战,明军调动边大量边关部队击退了小王子部落。

后来宁王造反,朱厚照下令御驾亲征去平叛,结果还没到,王阳明已经捉住宁王,平定叛乱,朱厚照为了显摆自己威风,让人在演武场重新彩排一遍,把宁王放掉,挥枪自己亲自捉住宁王,来满足自己虚荣心!

真是一个爱慕虚荣、调皮搞笑中学生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说起“御驾亲征”这个词在戏曲或者演义中倒是经常听到或见到。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没有几个皇帝敢于御驾亲征。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不是靠一个“皇帝”的身份就能取得胜利,人家敢于开战,本身就已经不把这个“九五之尊”放在眼里了。而且如果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作为皇帝贸然亲征反而会对己方军队的指挥系统造成束缚牵制,从而影响战争结果。

在探讨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几个有名的皇帝御驾亲征的结果。

第一位,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18年,当了12年的傀儡,后铲除权臣宇文护开始亲政。在灭掉北齐之战时,亲临战场,指挥若定,终于统一北方。后突厥叛乱,再一次御驾亲征时,死于马车之上。可见作为统帅,无论你是将军还是皇帝,不仅需要良好的军事素养,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大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一生戎马,扫灭群雄,是隋唐之际的战神。就这样一位马上皇帝,在晚年征高丽时,被敌方大将一箭射中胸口,驾返长安后伤口病发不愈,随后驾崩。可见战场之上,无论是阵前小卒还是元帅天子,危险性都是一般无二。

第三位,后周世宗柴荣。在位五年之间,北伐契丹,南讨不臣。亲征北汉时,临阵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可惜天妒英才,39岁英年早逝。可见久经沙场之人,损神耗力,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啊!

第四位,宋太宗赵光义,太祖赵匡胤之弟。这位皇帝智术短浅,倒是猜忌成性。即位以后为图虚名,亲征北汉,然而一败涂地,最后骑着一头驴才得以保命。可见战事不虞之时,即便你是皇帝,能有毛驴骑着逃命,都是诸天神佛保佑了。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这位夺了侄子皇位的天子,出生于战争之中;成长于战争之中;终结于战争之中。他一生五征蒙古,指挥大小战役无数,55岁时死于征战回师之中。可见瓦罐不离井上破,天子也难免征战亡啊!

第六位,明英宗朱祁镇。说起这位爷,是作为历代御驾亲征皇帝行列中的耻辱,也是大明的国殇。他对于军事一窍不通,却被太监王振怂恿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使大明朝廷面对瓦剌一时之间颇为被动,也给明王朝之后的历史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可见不是每个皇帝都特能打,打不好就得去蒙古吃烤羊,还不送啤酒。

第七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位皇帝不用说大家更为熟悉。他亲征葛尔丹之后又两次亲征沙俄,史称“雅克萨反击战”。关键是打的都很不错,为清初国家边境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见只要是打仗,不管你是汉人皇帝还是少数民族皇帝,都得学兵法,还得学通学精,不然你就是发型再好,辫子再长那也是一个输。

说了这么多,可能朋友要问了,怎么没有明武宗朱厚照呢?请大家稍安勿躁。之所以要谈上边这几个皇帝的亲征战例是想让朋友们明白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你是皇帝就能坐在首席,你说怎么吃就怎么吃,你说怎么喝就怎么喝!战争不能仅凭血勇之气和道德大义,它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这个技术我们称之为“兵法”。所谓“兵法”,不仅仅是我们平常认知的“围魏救赵”、“瞒天过海”、“十面埋伏”等战术层面的内容,它需要统筹运算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一切因素。诸如天时(气候)、地利(战场地形)、人和(军心士气)、粮食、装备、运输等等。所以说要想指挥一场胜利的战争,你可以不认识字,但你必须会数学计算。早在两千多年前,“兵圣”孙子就告诉我们“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不胜”。孙子还告诉我们,战争有战争的规律,你掌握不了这种规律就得承受战败之后带来的一切后果,由其是皇上可能比一般人更承受不起。

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谈一谈本文主角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军事生涯了。其实依我看,正德皇帝御驾亲征应该算是“一次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正德皇帝第二次御驾亲征是要平息江西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但是在他所率领的部队离战场还有两千多里地的时候,当时的江西南部巡抚王守仁(王阳明,注意此人在历史上比正德皇帝还要出名)利用“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加军事思想已经平息了叛乱,并且把宁王活捉了。看了王守仁上奏的捷报之后,朱厚照非但不喜,反而有点生气。主要是觉得作为皇帝,摆了这么大的阵势,连判党的人影都没见着,你王守仁居然说仗已经打完了,这还怎么玩?对,朱厚照就是来玩的。还没玩的尽兴的朱厚照对于捷报秘而不宣,继续南行。王守仁无奈之下,把宁王押守在南京。并且又上了一道奏章,大意是说,皇上你赶紧来吧,到南京来受俘。来了之后就说宁王是你捉住的,没我啥事,这总可以吧。朱厚照这才勉强受俘北返。但荒唐的是他走了一阵以后突发奇想,竟然下令把宁王放了,由他再亲自擒回。史载“群臣闻之如五雷轰顶”。看到这,我觉得朋友们是不是和我一样都大开眼界,领略了武宗皇帝为了自己玩的开心,哪管百姓死活的昏庸的一面。所以我把朱厚照的这次御驾亲征算作半次,毕竟他只是好好的来了一回“江南八月游”,仗是半点没打。那么,既然敢于御驾亲征,朱厚照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呢?答案是有的,他的军事才能表现第一次御驾亲征,也是他一生最为闪光的地方——“应州大捷”。

评价一个战争指挥官军事才能高低的主要标准,我觉得应该是看对手的实力如何。那么让我们认识一下应州之战中朱厚照的对手——达延汗。

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公元1473——1517),《明史》称之为小王子。他是曾经俘虏明英宗朱祁镇的瓦剌太师也先的重外孙,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正宗的黄金家族成员。继也先之后的草原新霸主,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这样的人物肯定是身经百战,指挥能力应该是杠杠的吧!再看看我们的武宗皇帝,从小读过四书五经那是一定有的,系统的军事培训以及战场经验那是一定没有的,纯粹的战场初哥。就这样两个看着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在应州相遇了。

《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二年冬,虏五万余骑营榆林将入寇”。当时蒙古小王子率五万多骑兵将从榆林一路向东,兵峰直指大同。而此时从北京偷跑出来的朱厚照正在“阳和卫”给自己封官,官职是“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这个头衔看着很威风,很吓人。作为皇帝自降了数级变成大将军,自己给自己称臣,这个把戏也只有朱厚照能玩出来。很快他以这个官职的名义给大同总兵官王勋发布了一道命令:“名诸将分布要地,大同总兵官王勋……军大同城,萧滓军聚落堡,……时春军天成……杭雄军阳和……朱銮军平虏……周政军威远”。这是一套详细的各军战斗部署,足以说明武宗皇帝是知兵之人。他料想小王子图谋大同,所以命聚落堡、阳和、天成等各地部队与大同形成拱卫之势,待小王子攻击大同之时,各军趁时而出,围歼蒙古骑兵。然而小王子是打了老仗的人,探得大同等地重兵防守,马上命令部队急转南下,凭借骑兵远超步兵的机动力,竟然深入大同腹地应州。武宗皇帝闻之,虽惊不乱,急令王勋兵出大同,驰援应州。小王子在应州设伏以待,反而包围了王勋部,武宗又令各军援救。双方近十万人马厮杀五日,最终小王子引兵撤退,回去后不久身亡。

关于这场大战,各种史料记载不尽相同,令人颇为疑惑。《明武宗实录》记录此战“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双方十万人马你来我往,真刀实枪的打了五天,阵亡不到一百人,看着不像打仗,到像是军事演习。再看《鞑靼列传》云“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死了十六个人就不敢深入了,太小看蒙古人了吧!而且蒙古小王子率兵北返之后不久身亡,死时年仅44岁,是不是在此战中深受重伤也说不定。能够看出来,蒙古军队在此战中受到重创,以至于后来不敢深入劫掠了。不难猜想,有人故意把此战结果写成这样就是为了抹黑武宗皇帝。

指挥此战之时,武宗皇帝年仅27岁。一个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的年轻人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指挥四五万人作战,而且指挥的可圈可点,我想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极为罕见。然而这种才能被他身上众多的缺点掩盖了,所以,后世的我们看史料,“正德“就是昏庸皇帝的代名词。

纵观武宗皇帝短暂的一生,是叛逆的一生。与其说他在抵抗“皇帝”这个身份,不如说他在抵抗一个规矩,一个制度。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无奈的投降了,说出了“前事皆由朕误”的话,我想这是不是历代皇帝遗言中最辛酸的一句话呢?在他无数的荒唐背后,是不是也有无数的悲哀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朱厚照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外出玩乐,免于被大臣们打扰。

朱厚照做皇帝做得极其不称职,在位期间重新宦官贪图享乐。重用了以刘瑾为首的八大宦官,时称为之“八党”,悉以天下奏章付刘瑾,而刘瑾则每日引导朱厚照去享乐。

为了享乐还专门造了“豹房”“新宅”,皇帝的荒淫无度让本就混乱的朝堂更加混乱。各地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刘瑾伏诛后,朱厚照又重用宦官江斌。江斌为迎合朱厚照,便唆使朱厚照御驾亲征去镇压起义。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期间,朱厚照就不顾大臣们反对,御驾亲征了四次!

正德十六年三月(1521),贪图享乐的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