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书香】杨三权丨席地温泉河畔

【一瓣书香】杨三权丨席地温泉河畔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席地温泉河畔文/杨三权温泉河是家乡的河,那里留有我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随着富平县城区的蓬勃发展,随着温泉河湿地公园的建成,每天看着碧波荡漾鸭鹭凫翔的温泉河水诗意昂然,看着曲径通幽柳绿花红的温泉河畔行人如梭,不由让我勾起人生经历的那年那月。记忆深处,我的生活总是和席连接一起的,是和温泉河畔郁郁葱葱的芦苇联系一起的。家乡的温泉河盛产芦苇,苇席几乎是父辈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编织出一张又一张的芦席,也编出各家各户大致相同的渴望富裕的生活。而我和我的发小,在十几岁就成了让叔伯兄弟们翘首称赞的“席匠娃”了!一瓣书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苇席的用途相当广泛,它除了铺炕做囤,还被用于各种包装材料,临时建筑工地棚舍、谷物晾晒等。那时汽车很少,胶轮马车是县上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你会看到马车上捆着卷起的席筒,以防突如其来的变化天气;尤其县城一年一度的冬至物资交流大会,铺面档口要用苇席四周围栏,上面搭顶;三夏龙口夺食之季,各个生产队里也要备足大量的席。那时家家睡土炕,炕席自然少不了。在平常,谁家炕席烧个窟窿,或者缺个边边少个豁豁,还能再将就三年五载,若是遇到儿子大婚,不管是穷家富户,炕席则一定要换成新的。在人们的意识里,这张席承载着家庭传宗接代、沿袭香火的伟大使命。也难怪有人会骑上自行车跑几十里,为家里采购一张上好的苇席。他们甚至在我们村子里到处打听编席高手,亲自上门定制,也不过分计较价钱的高低。温泉河绕县城北而来,在我们村口悠悠而去,芦苇就在两岸生根发芽,葱郁而长。因此,当地人也把温泉河叫苇子河。夏风吹来,清波画出涟漪,芦苇随风摇曳,情境颇为壮观。我和伙伴们在芦苇地割草,拔野生水芹菜,下河逮螃蟹,或者掏一种叫苇喳喳的鸟儿,捡拾它们遗落的印着花斑的鸟蛋。渴了,削一节芦管噙在嘴里,爬在清冽的泉眼上痛快吸饮,那滋味儿美得赛过神仙。眼看日落西山,晚霞染天,我们急匆匆割上几把青草,然后用树枝在下面轻轻撑起,用伪装去躲避父母的责斥。一瓣书香经历春发夏长秋成熟,芦苇由绿变黄,换上金装,一根根拇指粗细,足有六七米高,出落得亭亭玉立。立冬收割,乡亲们将其分类扎捆,入库待用。这时候,席匠便派上了用场。“忙时耕作,闲时编席”,是温泉河畔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们村三分之二的家庭都编席,是名副其实的“席窝子”。编席前,少不了剥皮、破篾和碾篾三个环节。剥皮就是让苇皮脱落,大都由家人完成。他们将芦苇攥在手中,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逆着纹绺一上一下来回扭动。随后是破篾,这可是个技术活,不容半点小觑。要将芦苇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所用的刀子要求刀背要厚。还要用到一种叫苇刮的刀具。苇刮为一截圆柱形枣木做成,长约六寸,粗约寸余,一端掏空,镶入铁条做的刀口(按刀口形状分为三刮、四刮、五刮等)。破篾时右手握刀,左手执芦苇,从根部横切面中间下刀,将芦苇置于右手豁口,用大拇指和食指逼紧,同时用左手向前送,芦苇随即一分为二,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站在旁边看席匠破篾,听着铿锵的声响,看着芦苇在空中高起低落,同样是一种享受,只遗憾如今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情景。第三步是用碌碡碾压,叫做碾篾。碾压时须将整个苇篾分成两半,根部相对,先整个碾压,再来回碾压根部几个来回,直到碾平整柔软为好。席匠碾好篾,将长长的篾条斜肩缠绕在身,威风凛凛打道回家,这是当地独有的风景。一瓣书香1966年,我在莲湖小学上五年级。第二年,各行各业停产闹革命,老师革命去了,我们也无奈停课。回到家中,我给二哥编席拉下手,从简单的翻边子开始,接下来翻翅膀,打刀贯角。苇席的标准尺码是长七尺,宽五尺,叫七五席。苇席的纹饰有直纹、肋子加翅膀、升底斗拱等,我也见过更复杂水波浪纹饰,可惜现在已无人会编。就这样不出半年,我就能独当一面,和二哥同样能挣工分了。当地有民谣说,“编席娃,抠席篾,把手磨得红就就;编席娃,推碌碡,把腰弯成牛轭头。”编席从早到晚,一直圪蹴在席上,辛苦没得说,但我们也有乐。距我们村五里地的朱家堡晚上放露天电影。一人问,“消息准不?前几天听说邻村有电影,结果扑了空。”一人答,“消息可靠,没麻哒。是我们村的新女婿利用吃饭时间骑自行车专门请丈母娘的。”在那精神生活贫乏的岁月,一场电影是够我们享受好多天的。有电影看,甭提多高兴,我和小伙伴早早碾好篾,手里抓个蒸馍边走边吃,往邻村赶去。八九十年代,随着塑料布、石棉瓦、彩钢瓦的兴起,苇席逐渐失去它的光彩,退出了历史舞台,甚至连家家户户少不了的炕席也换成了席梦思等各类高档床垫。我的席匠生涯随之结束,村口河畔的芦苇地也被开垦,种上蔬菜、粮食。一瓣书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前几年,县委、县政府拉开了规模宏大的温泉河治理项目,一两年时间,温泉河湿地公园初见成效,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绝好去处。前日傍晚,夕阳西垂,霞光映在花丛林梢,幽幽步行小道随即洒下一地细碎的金色光斑。我信步走在温泉河湿地公园,忽然遇到两位好友。三人兴奋地席地草坪,用言语寻找记忆里的感觉。没有香烟,没有檐茶,我们依然兴奋至极,笑语频出,欢声不断,赞叹着温泉河的变迁。突然,在柳荫花丛的间隙小道上,我发现了新大陆。这是用广场砖铺就的人字纹路面。眼前这人字纹不就是席纹嘛!我高兴地简直要跳起来。这是人与时空的对话,苇席虽然不存在了,但它的符号保留了下来,并在各个角落得以广泛传承。我不由想到了“席地而坐”。古时,席并非仅仅是用来睡觉的,它还有款待亲友贵宾的作用。那时没有地毯,也不用板凳,在厅堂大殿,或者临时搭建的军幕大帐内,一席一几,宾主皆席地跪卧,举杯餐食,饮中议事,而主人必坐首位,即成首席、主席。如此数百千年,席也随之演变成了某种职务或者社会地位,由最初的一桌一席之长,演变为象征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主席。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加入WTO,组建亚投行。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并实施的“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已经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中国在世界大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使得中华民族的地位、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彰显。悠悠千载,时光变迁,苇席也由家用物品演化为文化符号,由老百姓的生活所需演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象征。席地坐在温泉河畔,看着温泉河的壮美巨变,我忽然觉的,我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已经紧紧融为一体。《石川河》杂志选稿基地作者往期文章杨三权丨夜宿张家窑平台精彩文章和谷丨人在半坡宗玉柱丨被带走的那人是谁喊雷丨左邻右舍蓝凤蝶丨匆匆又是年张颉丨奶奶的吊篮朱亚妮丨数字诗刘喜阳丨百年前的刘集(上)刘喜阳丨百年前的刘集(下)吴宏博丨杀手的眼泪林夕摄影丨富平的夜,令人迷醉许毅斌摄影丨富平柿子红了程 芳丨那年端午  作者简介:杨三权,男,1955年生,陕西富平人,原富平电视台记者,现已退休。曾发表大量的新闻作品,见诸广播,电视和报纸,尤其以通讯和专题见长。现任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渭南市非物质文 化遗产富平红拳项目代表传承人。一瓣书香微信ID: shuxiang616投稿邮箱:yibanshuxiang919@163.com长按二维码关注本期责编:任转玲(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苹果手机赞赏二维码请注明给哪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