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中国别称的由来

中国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中国别称的由来

网友提问:

历史上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什么?

优质回答: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得益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别称有很多:神州、华夏、八州、九州、海内……

神州。“神州大地”应该是我们最常听的了,这里“神州”可不是指电脑品牌“神州电脑”哈,而是指代中国。

“神州”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是后来慢慢的分成了赤县和神州两个词,这两者中神州使用的频率最高。电视剧里也经常是写神州大地。

华夏。“夏”原本是国号夏朝的简称,“华”原来是国名。《史记.夏本纪》里提到:“禹封国号为夏。”,“华”字出自《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华夏二字现在也用得很广,华夏儿女常常用来指中国人。

八州。八州这个相对就比较少用到,但还是有的。八州出现在哪里呢?贾谊在他的《过秦论》里面就有写到:“序八州而朝同列”。讲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把整个中国给统一了。

九州。和前面的八州相比,看起来是多了一州,但实际上这两者的意义不一样。九州最早出现在《尚书》,相传大禹治水之后,人们把中国分成了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阳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也常用九州来指代中国。

海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时候的人们对地理比较不熟悉,以为中国外面都是大海,就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叫做“海内”。王勃在写送别诗的时候就用到了这个别称了。

你还知道什么别称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不同时期也产生了许多名称,明离子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九州

相传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阳州、豫州、梁州、雍州。

又有《淮南子·地形》中又说,古代中国的九州分别是: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总之,无论哪种说法,中国因此获得了九州之名。

赤县神州

《史记·孟子荀子列传》中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在《诗北山传》中解释为:“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因此,赤县神州也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华夏

华夏,又称“夏”、“诸夏”,最早是周王朝区分与其敌对的四夷时的自称。

夏本国号,为大禹封国之地,《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封国号为夏。”

“华夏”最初以文化概念,周王朝自称,到了汉朝,成为了汉族的别称,如今,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名字。

海内

古人认为华夏之地四周皆是海洋,以东西南北称之,而中国在四海之内,称为“海内”,相对的,非华夏之地,则称作海外。

中夏

《后汉书》中如此说:“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朱元璋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也有: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这是个比较冷门的别称,其实是中国与华夏两名字的合成。

此外,中国还有函夏、九牧、九域等别称,都是指代的中国。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1、震旦:震旦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难、脂难等,是古代印度等国对我国的称呼,多见于佛经中,意思为“住处”,对于印度而言指的是中国本土及与本土相接的部分地区。

2、赛里斯:古代西方亚细亚及希腊、罗马等诸国所流传对我国之称呼有二,即:1、Serice(丝国),或 Seres(丝国人),汉语翻译为”赛里斯”。2、Sin, Thin(丝),或 Sinai, Thinai(丝国人)。其中,第一项系由 绢丝之意转变而来,因我国古代向西方输出丝绸较多;第二项应该是西方各国对“秦”的音译。

3、唐或拓跋:中世纪时,拜占庭的历史学家把中国称为“Taugas”,一种看法是唐朝的音译,另一种是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等政权的鲜卑族“拓跋氏”的音译。

4、契丹: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称中国为“契丹”,由于契丹族建立了“辽”“西辽”等政权,尤其西辽曾西迁并与中亚、东欧等民族发生战争,因此俄语中把契丹称为整个中国。

5、支那:二战时,日本将中国蔑称为“支那”,“支那”一词最早源于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应该是古印度人对“秦”的音译,后随着佛教的发展,一些高僧把梵语的佛经翻译成汉文,便有了“支那”一词。但有一段时期,支那是对中国汉人的尊称,清朝时由于中国的正式国号为“大清”,而晚晴的革命党人不愿意使用这个称呼,他们自称“支那人”,并对称呼中国为“支那”的日本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