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为什么称秦王 秦王子婴称帝了吗

子婴为什么称秦王 秦王子婴称帝了吗

网友提问:

“秦三世子婴”为何称“秦王”而不称“皇帝”?

优质回答:

子婴称秦王是赵高的意思,他自己做不了主。赵高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称王背书,同时有规避风险和讨好六国的考量。单就此事而论,我认为赵高还算聪明,只是事态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

赵高最初没想立子婴,而是要自己当皇帝,结果登基时大殿老晃悠,感觉前景不妙这才选择放弃。赵高退而求其次又想着当王,但当王也缺乏人气支撑,便抬子婴出来缓冲一下。他自己当不成皇帝自然也不能让子婴当,所以让他降格为王。

赵高要顺利当王还需与六国达成和解——比如与风头正健的楚国谈判,以剿灭秦王室为投名状重新洗牌。想和解就要拿出诚意,再让子婴称帝也不合适。皇帝是秦并六国之后的称号,凌驾于诸侯之上,割裂于六国之外。降格也就亮明了态度,即承认六国平等的合法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讨好六国,起到转移视线、规避风险的作用。

而按照新的战国思维,秦国作为与六国同一量级的第七国理应存在,那么他这个未来的秦王也就有谱了——一切顺理成章,只是没想到子婴会对他下手。

其他网友回答

“皇帝”二字说明天下是统一的,若称“秦王”意味着又回归到战国各诸侯鼎立的年代。所以不得不感谢刘邦。

当时,提出“秦王”意见的人是赵高,他的理由很充分:自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人纷纷响应,六国复立,秦国土地又回到战国时候,所以不宜称帝,应该称王。

如此一来,子婴成了“秦王”。说白了,不是子婴不想当皇帝,而是赵高不让。为什么?因为赵高想当王。

李斯被弄死后,秦朝便由赵高说了算。巨鹿之战,秦军战败,王离被俘,秦朝最后一位大将章邯也投降了楚军。

天下四分五裂,有复立“战国局势”的趋势,这就给了赵高一个胆子,既然不能当皇帝,那做诸侯王吧。

但他又害怕有人反对,所以朝堂之上,赵高当着秦二世和群臣的面,进献一头鹿,莫名其妙地说:“它是马。”

关键时刻,该站队了。借此机会,赵高清理了一批人。当然,有一批人表示臣服,站在了赵高这边。

天下局势越发紧张,赵高害怕二世知道后杀了自己,精心谋划的政变终在“望夷宫”发动,史称“望夷宫之变”,赵高离“诸侯王的位置近了。

二世死了,赵高引玺而佩之,不料,当召集大臣公子公布胡亥死亡的消息时,很多人不赞同他,绝大多数人反对他。取而代之得不到拥立后,赵高被迫立子婴。

但他耍了个心眼,找借口只立他为“秦王”,不立他为“皇帝”,以安稳各个大臣和公子,再慢慢杀秦朝宗族。

这时,关中尽可在他之手,加上之前和楚国有约定,称王关中,不无可能。

如此一来,当遍地都是某某王时,杀“秦王”容易,还是杀“皇帝”容易?所以,子婴只能称“秦王”。

谁也没想到,最终赵高被子婴杀害……

(我是非常茴香豆,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赵高的野心,想称帝。让子婴为王,其目的是为自己将来称帝铺路。

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皇帝封号,而三世子婴降级为秦王而不是秦皇。所以秦二世而亡是有根据的。

赵高唯恐秦二世震怒且迁怒于他,所以先下手为强,干掉了秦二世胡亥。他本来想自立为新一代秦皇,却不料受到了来自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不得已才立了子婴继位。但是为了他自己以后还有机会能够登上帝位,所以立子婴为秦王而不是秦帝。